自国际博物馆日设立以来,每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都会在5月18日这一天举办庆祝活动,旨在使社会公众认识到,“博物馆是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合作,实现和平的重要机构。”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参与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例如2017年,全球共有157个国家的36000余座博物馆,参与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庆祝活动可以持续一周时间。
图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开幕式致辞。
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均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主题。回顾这些主题,可以反映出当代的博物馆职能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关联。例如1992年的“博物馆与环境”,1993年的“博物馆与土著人”,2001年的“博物馆与建设社区”,2002年的“博物馆与全球化”,2003年的“博物馆与朋友”,2004年的“博物馆与无形遗产”,2006年的“博物馆与青少年”,2009年的“博物馆与旅游”,2011年的“博物馆与记忆”,2016年的“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等。
分析历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今日博物馆早已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体系中,无法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博物馆自身如果缺乏对不断扩大的社会职能保持正确认识,不重视创造博物馆与各个领域保持密切联系,社会公众将无法正确了解博物馆在现实生活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超级连接”一词首次出现于2001年,以描述今日社会多渠道的沟通媒介,包括面对面的交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电话以及互联网。这一主题的涵义就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数字技术、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加大故宫文化传播影响力;通过古建筑维修保护、故宫文物医院文物藏品修复、国际组织培训、故宫研究院、境外考古合作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太和论坛、重大外事活动、重要外事接待、外交使节进故宫活动等方面,树立故宫博物院良好形象;通过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平安故宫”工程、观众限流、全网购票、环境整治等方面,实现良好接待参观质量;通过影视、话剧、重要国际论坛等方面,传播故宫精神,感动社会;通过扩大朋友圈赢得社会各界赞助、捐赠和支持。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播能量还有很大潜力,需要在新时代不断加大释放力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文化客厅。
紫禁城在北京这座文化古都里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北京城区从永定门到钟楼,有一条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中轴线,在这条7.8公里的传统中轴线上,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组建筑,就是拥有9371间房屋、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故宫古建筑群。正因为如此,故宫被列为最高的保护级别,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
人们访问故宫博物院的理由,最主要有两条:
第一,故宫博物院所在的紫禁城,既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在紫禁城周围设置了14平方公里的缓冲区,不能建设高楼大厦,保证故宫文化景观的完整与和谐。壮美的建筑、严谨的形制、壮丽的彩绘,都表明它是中国官式古建筑的最高典范。其中还有很多生动的空间,精美的装饰、独特的色彩、真实的信息、典雅的园林,使紫禁城充满了时代感、历史感。
第二,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186万余件文物藏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论时代,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论范围,囊括了古代中国各个地域的文明精华,包容了汉族和古代许多少数民族的艺术精粹;论类别,包含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论国别,包含了科技仪器、西洋钟表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众多国家的外国文物。而且,故宫博物院藏文物大多为清宫旧藏,传承有绪、保存完好、品相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自2004年开始,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持续7年时间的大规模文物藏品清理,经过全面系统的普查整理,得出了文物藏品的准确数量,院藏文物数量从100万件左右,增加到了1807558件(套)。这是故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在文物藏品数量上第一个全面而科学的数字。在国务院启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背景下,2014年至2016年,故宫博物院又开展了“三年文物藏品清理”,得到了一个新的文物藏品数据: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总数由1807558件上升至1862690件,其中珍贵文物1683336件,一般文物163969件,标本15385件。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不仅数量大,品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例如在书画方面,除收藏有大量中国早期著名书画作品外,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绘画数量最大、精品也最多,不仅有各大画派的大批代表作品,还有不少地方画派的作品入藏,对于系统研究明清画史十分有价值。数量庞大的清代陶瓷、玉器、家具、漆器、雕塑、玻璃等器物类、工艺类文物,是研究清代社会经济、生产力和工艺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实证。由车马轿舆、中和韶乐、品级山等组成的典制礼乐类文物,是研究清代政治礼仪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证。3.3万余件武备类文物,则是研究清代武备状况、军事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实证。大量的各民族文物,则全面记载着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真实历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还保留着大量明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流传到中国的工艺品、科学仪器、艺术作品,丰富多彩,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最直接的证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全国共有近5000座博物馆,共收藏国家珍贵文物401万件,其中故宫博物院收藏168万件,占全国珍贵文物的42%。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型的藏品结构,塔尖是镇馆之宝、珍贵文物,腰身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而故宫博物院是个例外。故宫博物院藏品结构是个“倒金字塔”,90%以上的文物藏品是珍贵文物,可以说几乎件件都是珍贵文物。所以说,故宫博物院的责任不可谓不大,这也是故宫博物院持续加大文物藏品保护的最重要的原因。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在故宫博物院的各类文物藏品里,均能得到印证。紫禁城有丰富的文物收藏,这些文物所体现的是中国艺术的最高水平。例如建筑艺术体现中国传统砖木结构的鲜明特点,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砖石结构建筑;绘画艺术往往表现人们内心世界而具有民族特色,不同于西方的油画;书法艺术作为深奥的艺术形式,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瓷器、珐琅器等制造技术,玉雕、木雕、石雕等雕刻艺术,体现东方文化的审美特点;戏剧和音乐文物也都展现出很高的民族文化艺术境界。
一、通过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数字技术、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加大故宫文化传播影响力。
1、陈列展览
紫禁城是故宫博物院独一无二的博物馆空间格局,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展览从建院之始就独具特色,即从故宫博物院的皇宫建筑和文物藏品出发,确定了宫廷原状与历史艺术的陈列体系。通过不断改进与发展,形成了拥有包括宫廷原状陈列、固定专题展馆和临时专题展览在内的完整展览体系,成为世界著名的综合博物馆。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展览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内外合作、惠及全国、影响世界,不仅在学界具有影响力,在观众中也形成观展热潮。例如,2015年的“石渠宝笈特展”吸引众多观众参观,成为现象级的传统文化展览。此后又有多个展览引发观展热潮,成为公众热议的文化现象。故宫博物院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故宫文化资源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切实“让文物活起来”。
目前,故宫博物院每年展出的文物藏品约2万件,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越来越多的文物藏品与广大观众见面。2017年,故宫博物院内举办专题展览约20项;赴境内文物博物馆机构举办或参展31项,赴境外举办展览8项。2018年,院内10余项临时专题展览、10余项提升改造或新设展馆正在紧密筹备和有效推进中;已完成及计划举办的赴境外展览10项、引进境外博物馆的专题展览8项;还有15项举办或参与国内文物博物馆机构的展览也正在推进。
(1)院内展览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提升和改进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从一个个细节出发,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展厅,在文化和艺术的氛围中徜徉。例如,筹展思路的改变,如今的展览前言、展览说明摒弃了以往平淡的呆板说教,不再出现晦涩难懂的生僻名词,而是用充满情怀的文字,简单明了地向观众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形式设计的改变,展览不再是仅仅通过概念对文物进行简单摆放,而是通过文字、颜色、声音、情节、画面、图像等进行艺术再现,形成故宫博物院特有的设计语言、色彩语言、空间语言,引发情感共鸣;展厅外环境的氛围营造,例如“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期间,在午门-雁翅楼展厅外搭起了气势恢宏、连绵起伏的“群山”,“我的家在紫禁城展”在乾清门广场上设立展板,吸引观众进入景仁宫的甬道,展厅外卡通形象的明清皇帝画像,也引发了观众特别是小朋友的好奇心。
在展览设计上,综合运用景观、色彩、音乐等手段来烘托展览主题。例如书画展为了营造文人雅士的氛围,特别在展柜中增加盆景、奇石、文玩摆件等辅助展品,“四僧书画展”则在展厅中搭建僧房,将古琴、香案、佛龛布置其中,特别请插花大师制作枯山水花艺,再现四僧的精神世界;在色彩设计上,“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的青色主调、“赵孟頫书画特展”的绿色主调,反应的是文人的精神世界,“天禄永昌——故宫藏瑞鹿文物特展”的褐色主调,令观众仿佛回到了深秋的木兰围场,“茜茜公主与匈牙利展”的大红主调,彰显了欧洲皇室的气质,最有特色的是“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大胆地运用了中黄色和浅蓝色作为主题色,这两种明快亮丽的颜色,正是取材于弘治时期著名的浇黄釉瓷器和正德时期的青花瓷;在音乐设计上,“四僧书画展”中淡淡的潇湘云水古琴曲与黄山奇景投影相配,将四僧孤寂的心绪投影到观众心中,“茜茜公主与匈牙利展”的加冕曲与“匈牙利舞曲第五”则令观众仿佛置身欧洲皇室。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还举办了多个影响很大的国际合作展览,享誉海内外。
首先是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大展、特展。2016年9月,“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中印雕塑艺术展”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于印度笈多及后笈多时期、中国的北魏至初唐时期代表性的175件石质雕塑作品和少数铜质、陶泥质造像同场展出。2017年3月,“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在午门和东雁翅楼展厅举办,231件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精美展品,以四个考古学意义上的发现地点为主线,向观众展示了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一世纪的阿富汗历史风貌,它们更是丝绸之路早期岁月的时代见证。2017年,“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览等,均引发观展高潮。2017年9月多展齐发,迎来观展高峰。在这个展览的黄金时段,“赵孟頫书画特展”、“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等8项临时展览、专题展览及引进展览相继开幕。其中,“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再次引发“故宫跑”,成为文化热门话题;作为“数字故宫”成果之一的“数字多宝阁”项目,参与“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吸引百万观众驻足;由故宫博物院与厦门市政府合建的“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开馆,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合作建设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等,让故宫文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并有反映国宝南迁历史的故宫人原创话剧《海棠依旧》在京专场演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观众在金秋时节欣赏到更多更好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了解故宫博物院历史,以及故宫精神和故宫人的奋斗历程。
2018年春,“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武英殿书画馆拉开帷幕,是张伯驹先生鉴藏书画的一次大汇聚,并引发了人们对民国大家张伯驹先生的追忆与思考;随后,以卡塔尔皇室成员阿勒萨尼的珍藏为主,故宫博物院藏品为辅的“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在午门-雁翅楼展厅精彩亮相,其中“瑰丽梵星:印度高级珠宝展”部分,以270余件珠宝杰作,展现跨越五个世纪的精致艺术品味和完美手工工艺,“皇室臻选:艺术珍品展”部分,以280余件来自世界各古代文明的文物和现代艺术佳品,前后跨越5000年历史,见证了人类创造力的发展。
2018年,故宫博物院展览将迎来新的提升和改变,以“艺术向新”为目标追求,力求在“文化+”的道路上作出新的尝试,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例如与凤凰集团合作研发《清明上河图》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项目,让这幅国宝书画由平面变为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筹备许久的故宫南大库“古代家具馆”预计今年5月对公众开放,将首次采用仓储式展示,观众可以走近这些精美的家具文物,细细观赏其珍贵的材质与精巧的设计;今年5月对观众开放的新馆还有位于箭亭的“石鼓馆”;为回应广大观众希望参与文物藏品修复保护的热切愿望,故宫博物院计划今年6月正式对公众预约开放故宫文物医院;故宫城墙在基本修缮完成后,将继续扩大开放;珍宝馆、钟表馆、陶瓷馆、书画馆将于今年全面改陈,武英殿与文华殿展示功能对调,武英殿变为陶瓷馆,文华殿成为书画馆,计划在今年相继开放;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四王”书画展等书画专题展览,将于2018年年内相继举办。
为了吸引新的观众并增强彼此的联系,博物馆必须开创文物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式。如今,故宫博物院的每一项展览,都是在精心策展、提升展览内涵与展示效果的同时,展览图录和书籍制作、学术研讨会、数字影像辅助导览、展览宣传策划等都同时展开,并且针对重点展览研发相应的随展文化创意产品,使每一项陈列展览“立体化”,让社会影响最大化、观众体验最优化。随着“原状陈列是重点、专馆展览是特点、临时展览是亮点、年度大展是热点”的展览特色的深化,故宫博物院的各类展览将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精彩独特的内容,向社会公众传递故宫文化信息,讲好故宫故事。
(2)境外展览
文物对外展览交流作为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现在和未来,都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示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从初开国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到改革开放40年来,故宫博物院共组织实施了200余项重大文物对外展览交流项目,其足迹遍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观众人数超过1亿人次。故宫博物院文物展览每到一处,均会引起文化轰动,成为当地的文化时尚。此外,作为建交纪念和中外互办文化年的重点活动,故宫博物院还与德国、法国、墨西哥、日本、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开展了大型展览交流,有力地配合了国家的外交大局。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既稳步推进和传统欧美著名博物馆的长期合作,还不断探索与欧亚中东区域的文化合作交流,同时在展览主题和展陈内容上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学术性,让丰富的故宫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2017年度,故宫博物院举办赴外展览9个:赴东京富士美术馆等5地参加日本首次系统性展示“汉字”的展览“唯一的汉字,唯一的美——汉字的历史与美学”巡展,历时1年;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参加“闺阁风流——明代女画家李因绘画展”,以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借出藏品为主;赴日本江户东京博物馆参加“18世纪的江户与北京”展览;在芬兰独立100周年之际,赴芬兰坦佩雷市博物馆举办“永膺福庆——清代宫廷的辉煌”展览,此项展览是习近平主席对芬兰成功进行国事访问之后举办的一次大型文物精品展览,院藏121件精美文物参展,涵盖皇权、典章、宗教、文化艺术等不同方面内容,生动展示了300年前中国的京城风貌、朝廷威仪和盛世景象;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赴香港举办两场大型精品展览,其一是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的“八代帝居——故宫养心殿文物展”,以原状陈列的方式重现了养心殿正殿、东西暖阁和三希堂等重要场景,展出养心殿内文物、陈设等236件(套),并辅以故宫博物院数字化成果,增加展览效果;其二是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万寿载德——清宫帝后诞辰庆典”展览,通过210组、共425件各类展品,重现康熙帝、乾隆帝母亲崇庆皇太后、乾隆帝、嘉庆帝和慈禧太后庆祝诞辰的种种礼制和盛大场面,为香港观众打开了一面了解中国古代皇家祝寿文化的窗口;赴摩纳哥格里马尔迪会议中心举办“继文绳武——清代帝王的家国天下”展览,展品包括绘画、服装、家具、餐具、照片、天文观测用品等,共计186件(套),此展为故宫博物院与摩纳哥格里马尔迪会议中心合作展览的第一步,今年故宫博物院还将举办摩纳哥来院展览,进一步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为纪念中德建交45周年,赴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举办“传神雅聚——中国明清肖像画展”,展出故宫博物院明清绘画作品及织绣类文物共70件,涵盖了明清主要流派代表画家作品;赴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大阅风仪——故宫珍藏皇家武备精品展”,展品163件(套),首次将清宫武备仪仗类文物展现在澳门观众面前。2018年正在举办的赴外展览是在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吉金鉴古: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展览,即将推出的赴外展览有6项,包括赴美国迪美博物馆、美国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清代后妃生活与艺术展”;赴希腊“重文德之光华—重华宫原状文物展”;赴沙特阿拉伯“华夏瑰宝展”;赴澳门艺术博物馆“吴历逝世三百周年特展”和“海派绘画展”;赴香港科学馆“钟表珍宝展”等。
2、社会教育
故宫博物院传统的公众教育服务项目包括观众导览、公众教育活动、电化教育、观众服务等。近年来,每年开展有组织的各类公众教育活动达25000场次,直接参与观众20万人次,形成了以“故宫讲坛”为品牌的成人主题讲座,以“故宫知识课堂”为品牌的青少年假期活动,还常年与中小学学校合作开展选修课程、配合北京市教育系统开展的社会大课堂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等,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青少年教育
社会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教育工作是故宫博物院的工作重点。在针对青少年宣传教育方面,故宫博物院一直寻求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方式,让博物馆成为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从2004年3月1日起,故宫博物院在全国率先对中小学生集体实行免票参观和义务讲解:每周二设为学生团体免票日,针对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团体、大学相关院系学生团体(如历史系、建筑系、美术系等)免费接待参观;自2006年开始,利用中小学生放假期间举办的“故宫知识课堂”活动,充实的内容、丰富的形式、活跃的氛围,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组织学生来到故宫博物院参观、参加各类活动、担任志愿者;与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通过“孩子,圆你故宫梦”等项目将文化活动带到偏远山村小学,开展知识与动手相结合的儿童课程;研发适合青少年的“数字故宫”项目,通过视频短片、互动设计、故宫网站青少年版、App等潜移默化的形式,让不同的社会群体了解故宫文化内涵;研发面对青少年观众的卡通系列文化产品,等等。故宫博物院努力架起沟通的“桥梁”,以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校外课堂形式,让更多青少年了解、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2)故宫教育中心
2016年底,故宫博物院新成立了故宫教育中心,该中心位于午门广场西侧、熙和门南北庑房内,面积约800平方米,由四个不同主题功能的教室和辅助空间组成。作为重要的公众教育基地,其意义在于充分整合故宫博物院现有教育资源,开展针对不同年龄观众的教育或研修活动,尤其为常年面向中小学生及家庭观众提供各类具有故宫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项目,提供了灵活便利的场地空间。故宫教育中心落成后,故宫博物院投入大量教育人员和博物馆志愿服务人员参与工作,在公众教育服务中,既保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也更加关注文化与人文情怀,并保障各类教育活动的高品质呈现和可持续发展,更加全面、立体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2)故宫讲坛
2017年,“故宫讲坛”荣获“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自2012年至今“故宫讲坛”已经举办129场,其内容紧密围绕故宫文化,涉及古代建筑、文物研究与鉴赏、明清历史、文物科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领域。授课专家以故宫博物院知名学者和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主,100余名专家学者走上讲台,与公众面对面交流,全面系统地介绍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文化资源,分享文化研究成果。有些热门专家的讲座深受听众欢迎,有听众甚至全程站着听完。“故宫讲坛”作为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文化传播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听众,培养了忠实粉丝。这其中既有年逾花甲的老人,又有青春活泼的年轻90后。“故宫讲坛”以最故宫、最学术、最亲民的方式,吸引海内外公众的目光,使听众徜徉在故宫文化艺术的殿堂,感悟故宫文化的魅力、学术的神圣和故宫人的敬业。
(4)故宫知识课堂
以“故宫知识课堂”为品牌的公众教育项目,因轻松活泼、普及性、参与性强等优势,易于在各项文化活动中推广,也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欢迎。自2006年正式推出以来,“故宫知识课堂”已经连续举办十二年。在此期间,上万名学生走进故宫博物院,走进“故宫知识课堂”,在这里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根据故宫古建筑和故宫博物院藏品研发的“仰望太和殿,一起看斗拱”、“屋檐下的缤纷彩画”、“机巧连环探榫卯”、“布艺堆绣,巧仿瓷瓶”、“朝珠DIY”、“青白相间,妙笔生花”、“皇帝的新衣”、“宫廷里的遂心‘如意’”活动,根据展览研发的“霓裳彩绘”、“击扫黑白,传拓万千”、“寻访石鼓”、“瓷片觅踪”、“合卺礼成”、“中印佛教雕塑展教师工作坊”活动,根据明清宫廷历史、文化研发的“上元结彩,巧手生辉”、“宫中过端午,夏日‘粽’动员”、“书福迎春”、“玩转乾隆印,巧刻橡皮章”、“甲胄八旗”活动等等,知识讲述、现场互动、动手制作相结合,深受青少年和家长的好评。多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专业的教育团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创意独特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并不断将精彩的教育活动推广到故宫博物院之外,惠及更多公众。
(5)志愿者团队
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04年12月,十余年来,累计注册志愿者近3000人次,来自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服务内容涉及讲解、咨询、教育项目和志愿宣讲等,累计提供服务达13万小时,涉及公众总数近60万人次。经过十余年实践历练,故宫志愿者团队已经成长为一支优质的志愿服务团队。2017年度,共有220名故宫志愿者,为观众提供了包括院内专馆及特展讲解、主题日讲解咨询、深入社区和学校的故宫文化宣讲,以及教育活动项目等各项服务,累计时长共14722.5小时,惠及观众约88142人次。同时,故宫博物院也更加重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全年共举办面向志愿者的参观、培训等活动20余场。去年,故宫志愿者活动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门联合举办的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脱颖而出,故宫博物院志愿者服务队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故宫志愿者霍慢忆荣膺“最美志愿者”。
(6)境外公众教育活动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公众教育活动频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目前,已经前往马耳他、新加坡、曼谷、澳大利亚等地,以生动的知识讲解和手工体验课程,获得各国青少年的喜爱。2017年,应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邀请,故宫博物院赴泰国曼谷和澳大利亚悉尼举办教育活动12场,主题有“朝珠DIY”、“宫廷里的遂心如意”、“康熙同学的西学课”、“彩绘龙袍”和“折纸龙袍”等,约有350名青少年参与,反响强烈。
未来,故宫博物院还将不断创新,研发和丰富各类教育活动,努力实现高品质呈现和可持续发展,全面、立体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3、数字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博物馆可以吸引核心观众以外的群体,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找到新的观众,例如博物馆可以将藏品数字化,为展览增添多媒体元素,让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体验。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探索创新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平台,把故宫博物院所拥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分享给社会公众,把故宫博物院所蕴含和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分享给年轻人。
故宫博物院的新媒体团队,着力研究受众群体的变化,更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通过更新官方网站、发送官方微博、开通微信公众号、营销文化创意产品等灵活的线上线下互动方式,准确把握青年人的接受兴趣和关注特点,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富有内涵且饶有趣味的形式推广传播,在年轻网民中积聚了大量人气,成为中华文明网络传播的成功实践。这一系列实践说明,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只要认真研究网络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特点,找到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就可以把“阳春白雪”的内容变得“喜闻乐见”。
2016年,在第四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上,“故宫出品系列App+V故宫”荣获首届数字遗产最佳实践案例大赛最高奖——最佳实践奖。
(1)数字故宫社区
故宫博物院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数字技术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经过3年努力,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其中“数字故宫”在线项目,包括全景故宫、故宫出品系列App,以及数字展厅的关联、分享与互动,展示故宫博物院在古建筑修缮、藏品保护、观众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等各个方面的最新进展、最新成果。同时,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是全数字形式展厅,丰富的线上与线下项目联合推出,将智慧旅游与文物展示相结合,为广大观众呈现出一个更为丰富、多元、精彩的“数字故宫”。
(2)官方网站
同时,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将英文、青少年、学术研究等子网站整合起来,建立一个故宫官方网站群,为不同的观众群体提供各具特色的优质服务。去年5月18日改版上线后的中文网站,在用户调查中获得了95%的满意度。网站全年网页访问数1511万页次和访问人数395万人,较前一年分别增长23%和66%,在2017年文化部政府网站群绩效评估中获“特色创新奖”。英文版、青少年版网站,针对国外观众和青少年观众进行个性化的策划研发。故宫博物院网站的青少年版,无论从形式和内容设计上,都充分考虑青少年的特点,以情境式交互地图颠覆刻板的栏目,在形象化的探索中,感知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展览、文物藏品,整个过程中穿插着各种类型的游戏,以及图文并茂、轻松易懂的文化专题。其中的故宫大冒险、游戏区等更加受网友青睐。网页访问数和访问人次较前一年分别增长180%和130%。新版英文网站以扁平化的页面设计风格、清晰绚丽的文物图片、更加直观便捷的操作,使之更符合国外观众的审美和使用习惯。此外,中文和英文分别上线了移动版,占网站总浏览量的26%,青少年版的移动端建设也已提上日程。
(3)微故宫
“微故宫”平台,包括故宫官方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官方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民微博)的开通,在短短几年内,粉丝数量大幅增长,在国内博物馆业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微故宫”平台粉丝增长显著,截止去年年底,故宫官方微博粉丝总量达767万,官方微信粉丝量为53万人,较同期分别增长84%和93%。#爱上这座城#话题阅读量突破9亿,成为新浪微博账号最受欢迎的话题。故宫博物院新浪微博账号连续第2年获得新浪微博年度“全国十大政务机构微博”称号,持续稳居新浪微博政务风云榜文化类第一名的位置,被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微博政府媒体事业部评为“2017年文博行业最具影响力官微”。微信公众号“微故宫”完成了底部功能菜单的整合升级,增加了微站、用户签到、积分商城等新功能,去年全年共推送图文107条,其中阅读量10万+的文章有6条,《故宫初雪∣飞白作画染宫城》的阅读量达到64万+,成为大家争相转发的热点。
(4)故宫APP
“故宫出品”系列App应用被称为“故宫出品,必属精品”。目前,故宫博物院已自主研发并上线了9款APP:《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每日故宫》、《韩熙载夜宴图》、《故宫陶瓷馆》、《清代皇帝服饰》、《故宫展览》、《故宫社区》。去年全年新增下载量超过100万,比上一年度增长22%。去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故宫博物院发布第9款应用《故宫社区》,首次提出了社区化概念,是新媒体互动性产品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每日故宫》App根据上线后的用户反馈进行了版本升级,提升了用户体验,成为首个总下载量突破100万的App;《故宫展览》App上线以来,准确且及时地为用户提供院内各类展览信息,尤其是展厅虚拟漫游功能,完成了对今年开展的所有展厅的全景拍摄工作,为不能来参观的观众提供了同样的身临其境的观展机会,受到用户好评,在过去一年间下载量已突破50万;新版《紫禁城祥瑞》App已经开发完成。
(5)数字专馆
端门数字馆第二期主题数字体验展《发现•养心殿》,于2017年10月10日正式对观众开放。这一期数字展秉持“互联网+”的创新理念,线上部分以故宫博物院官方社交平台“微故宫”为主要舞台,陆续推出“养心殿数字展”系列文化专题,持续介绍养心殿在历史中的变迁故事,线下部分设计开发了“召见大臣”、“朱批奏折”等六个互动项目,增设养心殿VR高沉浸感的体验,提升虚拟现实剧场,通过“端门数字馆”导览小程序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智慧型数字展览参观新模式。
数字专馆建设以“数字建筑”、“数字文物”的形式,把本体脆弱难以展出的文物、或实物展览中难以表达的内容,以数字形态呈现给公众。目前已建成“文化国门——故宫印象”文化展示项目、“端门数字馆”和北京奥运塔故宫数字影院。未来还将建设大高玄殿数字讲坛、故宫博物院北院区数字文化中心等数字专馆。因数字专馆分别建设在紫禁城以外的不同区域,将不再受故宫博物院闭馆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方式灵活制定开放时间。
(6)数字故宫“走出去”
“数字故宫”项目积极实践“故宫文化走出去”战略。去年,“数字多宝阁”、“宫廷服饰”、“V故宫”、“全景故宫”、“故宫出品”系列App等数字展项还出现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品牌授权展、中国动漫集团主办的2017中国数字艺术产业高峰论坛、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展览、南京博物院养心殿展、国家南海博物馆、江户东京博物馆、第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伪满皇宫博物院、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博览会等展览展示中,并为部分展会提供三维数据,以及成套三维展示程序和节目视频。
4、文化创意产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诸多重要场合屡屡提及“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文化发展理念。“活起来”的办法,总书记指出了两条最重要的途径,第一,系统地梳理文化遗产资源;第二,以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两个方向,就是故宫博物院今天不断努力的方向。
对于博物馆来说,让文物活起来,需要做到两个“面向”:一是面向自身,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让文化遗产资源在更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现实生活作出贡献,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获得精彩而难忘的文化体验;二是面向公众,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让文物的故事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人心,走进人们文化生活。
(1)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四个原则
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推广事业获得了一些成绩,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喜爱,目前故宫博物院累计研发文化创意产品超过一万种,获得相关领域奖项数十种,形成了多元化的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系列。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遵循四个原则,也是实践经验总结和成功“秘诀”,在这四个原则的指导下,故宫文创逐渐有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和风貌。
一是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故宫博物院有责任、也有义务履行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职能,为公众送上精彩的文化体验。而文化创意产品所具有的实用性和体验性,其介入生活的特征,是其他教育传播手段难以达到的。故宫博物院提出“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希望通过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延伸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力;2015年9月,展示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故宫文化体验馆整体开放,包括丝绸、服饰、瓷器、影像、木器、陶器、生活馆,以及故宫“紫禁书院”,作为故宫博物院最后一个展厅,让文化创意产品以及新型的文化空间,能够成为古老的宫殿、文物藏品和当代生活的一个过渡和链接,发挥故宫文化创意的教育传播和体验功能。公众需要富含文化元素的、有品质、有格调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是故宫博物的责任。
二是以时代前沿科技为依托
除了实体产品之外,文化创意产品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故宫博物院的新媒体和数字化建设。从2012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尝试探索基于移动设备的观众服务及文物藏品介绍应用程序,为观众提供线上的文化饕餮盛宴。目前,故宫博物院已经自主研发并上线了9款APP应用产品。在线下,故宫博物院不断研发优秀的数字文化产品,提供文化信息产品和服务。在宣传推广上,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拥有故宫微博、微故宫等媒介,提供全面、立体、便捷的服务,既方便了观众参观,又传播了故宫文化和文物保护理念。
三是以扎实的学术科研为支撑
故宫博物院拥有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和强大的科学研究力量,也在注重将学术成果“反哺”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要求每一件文化创意产品都重视“无一物无来历”,其“来历”就是基于故宫博物院通过七年时间完成的文物藏品清理。例如故宫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无论是《故宫日历》《紫禁城100》等畅销型图书,还是“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等图书工程,都是在文物藏品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得以诞生,让故宫文化带着厚度、温度跃然纸上。针对少年儿童的App《皇帝的一天》,其中包含的丰富知识,无一不是经过缜密考证和深入研究得以实现。这样的学术研究成果,保证了故宫文化创意所承载和传播文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真正地体现出故宫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醇厚韵味。
四是从追求数量向品质提升转变
故宫博物院拥有着自己优秀的研发团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具体制作环节上,认真选择具有相同文化理念、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社会信誉度好,并且能够保证故宫古建筑和文物藏品安全的优质企业开展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借助专业的力量,共同研发优质文化创意产品。故宫人有故宫精神所培育和锻造的文化情怀,这份情怀是对文物的典守,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文化的责任。故宫博物院正在从保持数量递增的业绩层面,转变为追求文化创意产品的优异品质层面努力,并且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设计精美、内涵丰富、质量上乘的文化创意产品。
(2)故宫文创产品的类型
故宫博物院一直致力于挖掘丰富的故宫文化资源,采用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借鉴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发。同时,针对不同社会需求和受众群体,在文化创意产品的类别方面有所区分。
一是国家礼品类。故宫文化创意产品中,有不少代表国家形象的国礼级礼品。通过深度挖掘最具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文物藏品,对文化意蕴进行提取、归纳和阐释,充分尊重和体现文化渊源和特色,结合考究的工艺、新颖的设计,多次被国家外事部门选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及领导人。例如大凤手绣披肩,以故宫博物院藏“月白缂丝凤梅花灰鼠皮氅衣”为灵感,以寿字和大凤为主体图案,四周环绕梅花,疏梅横斜绕以象征长寿的团寿字,是中国传统经典图案。披肩材质为真丝,配以手绣工艺,风格清新秀丽,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再如高仿真书画系列,是提取故宫博物院藏画,采用高清晰扫描设备,对原作画面进行高精度、高保真的图像信息采集,最大程度保证原作的层次、色彩及肌理,精妙还原国宝的笔墨变化等纤毫细节,多次作为国礼赠送来宾。
二是专业学习类。故宫出版社的图书也是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出版已经形成宫廷文化、文物艺术、明清历史三大版块,出版有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故宫经典、紫禁书系等多个传播系列,对于刊发故宫学术研究的成果,配合展览展示,宣传故宫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精美考究、内容充实的故宫图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为了把承载着中华文明进程的文物藏品公之于众,故宫博物院在长达七年的文物清理基础上,出版《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总规模预计500卷。如此浩大的图书出版工程,世界罕见,被誉为“纸上故宫”。《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所遴选的文物藏品件件都是世人罕见的珍品瑰宝,且多是首次面世,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价值。
最新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收录有故宫博物院藏家具近2000件,上讫明宣德,下至晚清民国,风格多样,用材繁多,工艺精美,几乎囊括了明清家具所有种类,尤其是宫廷风格家具。这些古代家具信息的公布,对于家具领域研究、制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套图书尚未出版即被预订一空。2017年,《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除了大体量的出版物,故宫出版社的畅销书做得也是有声有色。其中较为知名的就是已经恢复出版9个年份的《故宫日历》,2017年年底,《故宫日历•2018》继续火爆,引领全国日历书出版,成为故宫出版社品牌图书,首印50万册,推出“中英文双语版”“定制版”等,拓展了受众范围,成为广受欢迎的故宫品牌畅销书。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楷书结构八十四法》、《兰亭的故事》、《巧逛故宫:发现故宫的30个细节》、《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书法源流绝句》、《故宫画谱系列》等25种图书入选中小学生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2017年度,故宫图书获得了七项国家大奖:故宫出版社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并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米芾书法全集》(电子版)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电子出版物奖;《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故宫出版社以服务故宫、服务社会为宗旨,力求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图书和文化创意产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三是品质生活系列。故宫博物院强调通过文化创意提升生活品质,让更多常用品附加上文化的价值。从皇家典雅品味与精致品质中借鉴吸收,致力弘扬中国传统精湛工艺,通过传承与创新,使得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与现代工艺互补、融汇,并与知名企业、设计师强强联合,充分调动文物藏品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提升当代生活的品位与品质。例如“海水江崖”系列产品:以寓意“社稷永固、江山一统”的织绣龙袍藏品中的元素设计了包含桌旗、餐垫、纸巾盒、糖果盒、电脑包、钱包、护照夹、名片夹、手包等多个款式,外部采用金色海水江崖纹织锦缎,内部采用真皮或真丝衬里,是宫廷皇家气息与现代时尚产品的完美结合。
故宫文化创意努力将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生活潮流融合,与现代人共同分享传统文化的灵感、情感与韵味。例如故宫领带系列,根据故宫博物院绘画藏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弘历射猎图像轴》设计了“前程似锦”“动意盎然”领带,以绘画中的宝马形象作为独立的设计元素,借康乾盛事,喻义前程似锦。配色亦融合了现代人对色彩的审美追求,色彩柔和又充满活力,给人一种怡然清新的感觉。“官瓷遗韵”盖碗系列,源于故宫博物院藏康乾御用盖碗,由景德镇瓷艺师精选优质高岭土,以纯手工揉练,以采用纯矿物釉料18层堆釉法,形成自然流淌堆积的效果,既有“寿与天齐”的寓意,又淡雅脱俗。
四是时尚设计系列。故宫文化既是传统的、典雅的,同时也是现代的、时尚的。故宫博物院通过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与知名设计师进行合作,充分调动现代设计师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注入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之中。例如“宫门”箱包,以故宫博物院宫门为参照,提取门钉、金辅首作为设计元素,以“故宫红”为主色,采用超级纤维皮革材质制作,内设功能层,非常实用。“荷韵天福”系列陶制茶具,以故宫如意、祥云等为元素,施以粉青色釉或炭黑色釉,整体风格简洁典雅,充满现代审美与传统再设计的理念。
故宫博物院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努力将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例如以故宫太和殿藻井为设计元素、全身采用纳米拒水伞布等高新材料的“天穹伞”;根据年度大展“万寿庆典”中的“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为元素研发的“五彩鼠标”“五彩U盘”;以建筑上的瑞兽研发的铅笔、跳棋系列;不断推陈出新的“手机壳”等。“神骏”水果叉,源于故宫绘画藏品元代任贤佐《人马图》中马的形象。产品中马体态神骏、气宇轩昂、卓尔不凡,配以箭形水果叉,产品结合金属和白瓷的特质,将美观性和水果叉的功能进行巧妙的结合。“神骏水果叉”在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获得“最佳设计文创产品奖”。
五是大众潮流系列。这是媒体和公众讨论和关注最多的领域,作为“萌萌哒”故宫的代表,由于广受青少年喜爱,具备网络传播的各种条件,成为最广为人知的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其实,“萌萌哒”文化创意产品只占故宫文化创意体量的5%。例如有大众接受度高的“宫廷娃娃”家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青少年观众的青睐。他们是来自紫禁城的一群可爱精灵,包括小皇帝、小皇后、小阿哥、小格格、和珅、纪晓岚、郎世宁、御前侍卫、八旗娃娃、状元郎等众多“宝贝”形象。产品都以“萌”为设计理念,做成摇头娃娃、车载娃娃、手机座、桌边娃娃、调料罐、存钱罐、小盆栽、创意摆件、便签夹、冰箱贴、钥匙链、首饰盒等丰富多样的类型,琳琅满目。
(3)文化创意展示与传播的多种渠道
一是实体店。故宫博物院开辟多种渠道,方便社会公众购买多种风格的故宫文化创意产品。按照商品类别和观众分布,重新对全院营销网点进行规划布局,对环境和服务设施进行了升级和改造,将文化创意展示与传播纳入到全院整体发展之中,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2015年9月,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体验馆在故宫东长房开馆。文化创意体验馆作为故宫博物院“最后一个展厅”,集中展示和销售故宫博物院研发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力争每一件产品都是在挖掘故宫文化资源基础上,经过创新设计,推出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时尚性、实用性相融合的文化创意精品。目前,文化创意体验馆分为丝绸馆、服饰馆、御窑馆、影像馆、木艺馆、铜艺馆、陶艺馆和紫禁书院等8间各具特色的展厅,展销的文化创意产品互不相同,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多种需求。故宫文创体验馆在产品陈设、文化氛围、专题设计等多方面“发力”,除了集中展示和销售故宫博物院研发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更提供一种雅致、生动、丰富的传统文化氛围,让观众能够在这里获得故宫文化的集中“体验”。
此外,在端门西朝房设立的故宫商店已经成为故宫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的精品店,店内设计精巧、布置精美,主题多样、各具特色。神武门外东西两侧也正在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建成两排故宫文化长廊,展示销售故宫博物院的精品图书、文化创意产品,更好地传播故宫文化、方便来往观众。而且这两处地点均在紫禁城城墙之外,因此不进入故宫博物院参观的社会公众,也可以购买到称心如意的故宫文化创意产品。
二是新媒体推广。除了实体店外,网络以及新媒体也是故宫文化创意展示与传播的重要渠道。2008年12月创立的“故宫淘宝”官方旗舰店,以大众潮流为主,主打萌萌哒系列,现有约200件以故宫元素设计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在线销售。目前,“故宫淘宝”已经成为拥有五皇冠、好评率超过99.3%的优质网店。
故宫微店于2015年12月正式上线,以“小清新、雅生活、高品质”为目标,主打雅致生活类产品。店面位于微故宫公众账号的“逛一逛”中。故宫微店的产品不但具有精美的设计感受,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韵味。目前,故宫微店包含了以“笔记”“禅艺”“生活”“雅玩”“服饰”“生活”六个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区,文化创意产品的类别涵盖了绘画、陶瓷器、文房四宝、文典、服饰等多个领域。
三是其他形式的推广。故宫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生动、鲜活、多样。例如2016年6月,故宫博物院在首都机场举办“文化国门 名画大观——《韩熙载夜宴图》数字艺术展”,“吴门烟雨”的仿古园林景观,加上南音古乐、梨园舞蹈、插花、茶道、香道,文人传统生活的景象在此复苏,紫禁城的生活美学在此穿越时空曼妙延伸。同时,皇家加勒比游轮搭载故宫文化创意产品、传播故宫文化。随后故宫博物院与阿里巴巴、腾讯先后进行合作,包含门票、文创、出版三大板块的“故宫博物院官方旗舰店”在阿里旅行和天猫平台正式上线,最大程度地实现功能需求多样化,与腾讯的合作首先以“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为平台,以表情设计及游戏创意为开端,探索传统文化IP的活化模式等等,这些举措让故宫博物院“文化+”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故宫博物院也在引领人们生活方式上做出探索,不仅做融入生活的文化创意产品,而且以传播生活美学为初衷的故宫文化体验中心“紫禁书院”也首次走出故宫,落户深圳盐田。肩负着“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的使命和责任,紫禁书院以图书、书画、文房、雅生活为主题,用当代设计和创意,组成了充满传统书香味道的故宫当代文化空间。最新进展是,位于江西景德镇的“紫禁书院”分院已经于2016年10月正式揭牌。之后,“紫禁书院”还计划在杭州、上海“落地”,逐步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实现故宫文化多层次、多元化的传播和推广。
2017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和品牌也开展了国际性的推广实践。在国际方面,先后参展“法兰克福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览会”、“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官方主题平行展《记忆与当代》”、“拉斯维加斯国际品牌授权博览会”。在国内方面,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还随同故宫博物院赴世界各国的展览,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
二、通过古建筑维修保护、故宫文物医院文物藏品修复、国际组织培训、故宫研究院、境外考古合作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1、古建筑维修保护
1998年起,故宫博物院和美国世界文物建筑保护基金会(WMF)合作乾隆花园保护项目至今,计划于2020年完成整个乾隆花园内檐装修修复与展示,是国内第一次针对古建筑内檐装修并采取多学科综合会诊,融合传统和现代方法的国际化合作。
2016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和德国考古研究院合作建设了树木年轮学实验室、灵沼轩建筑考古学勘察项目,2018年开始继续扩展到井亭建筑考古学勘察合作项目。这是中国第一次引进德国建筑考古学的学术理念和具体方法,使其在故宫古建筑研究保护中发挥作用。正在建设中的故宫树木年轮学实验室,也是中国为数很少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实验室。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国际合作项目不断增加。例如2017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和东南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就故宫养心殿环境状况开始进行前期研讨,是国内第一次针对古建筑室内外的自然环境病因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2018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和苏格兰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斯特林大学开始合作关于灵沼轩金属、石材等构件的保护。2018年,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建筑大学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就故宫斋宫勘察项目开展合作,引进意大利现场调研的理念和技术方法。
2、故宫文物医院文物藏品修复
故宫文物医院成立于2016年12月,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是服务于“平安故宫”工程的重要项目。故宫文物医院位于故宫西侧城墙下、内金水河畔,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按照使用功能分为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文物保护修复辅助业务三大部分,汇集有200名文物保护专家。拥有“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步辐射与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也设立于故宫文物医院。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修复有悠久的历史,文物修复类别包括书画、金属、钟表、陶瓷、木器、漆器、镶嵌、纺织品等,并拥有“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术”、“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复制技术”、“古代钟表传统修复技术”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一件文物藏品接受修复之前,都需要对其历史、材质、成分、结构,以及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以便在修复过程中,最大程度保护历史文化信息,不改变文物原状,实现传统工艺技术传承,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之后,才能开始动手实施修复保护,并公开出版修复保护报告。
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文物医院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故宫博物院为这座全新的文物修复中心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例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无损探伤设备等,使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更好地造福于文物修复工作。
(1)与国际文物修护学会(IIC)的合作交流
2015年9月,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了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IIC-ITCC)。培训中心旨在国际层面推动文物修护保护研究及交流,特别是提升发展中国家及亚洲国家的文物修护保护业务水平和能力。目前,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已经举办了三期培训,取得了圆满的成果。
(2)与意大利文物保护高级学院的合作
故宫文物医院与意大利文物保护高级学院,在油画保护修护方面开展了长期深入的合作。意大利专家与故宫文物医院保护团队共同使用可见光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色度计等仪器对油画《清人画弘历骑马戎装像》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制定了科学的文物修护方案,即将在年内共同对该幅油画开展修护。
(3)与希腊电子结构和激光研究所的合作
2016年7月,希腊总理阿莱克斯·齐普拉斯参加“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希腊电子结构和激光研究所致力于将激光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双方于2016年2月签署合作备忘录,在仪器应用、合作研究、建立联合实验室,以及召开各种学术会议等方面展开合作。故宫博物院与希腊电子结构和激光研究所实施开展大量的文物激光清洗相关的研究。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提升了故宫博物院激光技术在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4)与瑞士卡地亚钟表文物的修复合作
2015年,故宫博物院与与卡地亚制表工坊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在技艺交流、钟表修复和展览合作等方面达成一致。2017年2月至6月故宫博物院先后派出两批钟表修复师,同时携带故宫博物院6件钟表机芯,赴卡地亚制表工坊进行合作修复活动。双方合作拍摄纪录片《唤醒时间的技艺》以记录6件钟表机芯修复全过程。双方计划于2019年秋季在故宫午门-雁翅楼展厅举办钟表修复“中西方珍宝艺术”合作成果展,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展品对比展示的方式呈现,展览中计划加入修复专家现场演示内容,增加与观众的互动。
(5)学术交流合作
故宫文物医院的科研人员还与许多国际知名大学的学者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例如与牛津大学在南宋官窑青瓷、汝瓷青瓷及定窑白瓷的制瓷工艺研究方面开展合作;与亚利桑那大学在相图分析、古陶瓷的显微结构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就玻璃工艺原料及钧瓷成色机理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与美国特拉华大学的教授共同承担了古陶瓷科研基地开放课题。
3、国际组织培训
故宫博物院涉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业务的培训资源也在国际相关领域享有盛名。国际博物馆协会和国际文物修护学会两大具有业内广泛影响的国际组织,均将全球唯一的培训中心设立在故宫博物院,6年来已经培养了6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文物保护与博物馆专业人士。
(1)国际博物馆协会唯一博物馆专业培训机构——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培训中心(ICOM-ITC)2013年在故宫博物院设立,向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博物馆从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推动博物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一机构成立6年来,累计为覆盖世界五大洲的69个国家和国内21个省市共230余家文物博物馆机构培养了博物馆专业人才。
(2) 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唯一的国际培训机构——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IIC-ITCC)也于2015年设立在故宫博物院,这一机构为提升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文物修护业务水平和能力,并为全世界的博物馆与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提供一个国际化修复技艺与保护研究的高水准的交流平台。成立3年来, 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累计为67名文物修复专业人员提供培训, 覆盖亚、非、欧、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24个国家和国内17个省市和地区(包括港澳台)共55家文物保护机构。
4、故宫研究院
故宫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10月,是故宫博物院为与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和交流而成立的非建制的综合性学术机构。即以故宫博物院在职和退休专家学者为主体,积极吸纳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取长补短,共同建构开放式的高端学术平台。
截止目前,在故宫研究院旗下,经过整合、充实和补充,已有研究室、故宫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明清宫廷历史档案研究所、古建筑研究所、宫廷戏曲研究所、明清宫廷制作技艺研究所、文博法治研究所、陶瓷研究所、书画研究所、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宫廷园艺研究所、中国画法研究所、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所、钟表研究所、宫廷原状研究所、故宫文物南迁研究所、世界文明古国研究所、影视研究所,共1室20所,基本完成了故宫学术的总体布局和机构建设。
故宫博物院是全国首家设立大型学术研究机构的博物馆。以学术研究为引领,聚拢、吸纳各方面的学术研究人才,充分发挥业务人员的学术专长,聘用的专家岗位明确、任务明晰、权责明了,从而保证学术研究项目顺利开展,在故宫研究院,由院内外专家学者有机地组成简洁高效的项目团队,承担大型学术研究项目。
2017年1月立项的“养心殿宫灯原状陈设与制作技艺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学术成果。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伊斯兰玉器研究》项目,已经申请获得国家千人计划资助,并确定了具体研究计划。通过参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古代金器工艺研究》项目,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对中国古代黄金工艺的研究,揭示古代欧亚大陆丝路交流更为精彩的历史。
明清宫廷制作技艺研究所与法国国家科学院东亚文化研究所、法国利摩日珐琅艺术博物馆、法国集美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实验室等机构于2016年3月联合成立了“中国珐琅艺术研究”课题组。自课题启动以来,中法合作研究事宜顺利进行,双边往来不断加强。故宫博物院课题“明清紫砂器与文人画家、皇室的关系研究”已基本完成学术论著编纂工作。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先后与印度拉邦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出土中国文物研究和在印度、阿联酋拉斯海马、乌兹别克斯坦的合作考古发掘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故宫博物院的考古研究基本上实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多方位研究,成为故宫博物院完善学科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拓展了故宫博物院的学术研究范畴。
在印度喀拉拉邦的考古调查与研究,不仅整理了奎隆港口和柯钦帕特南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而且通过出土中国瓷器、钱币、阿拉伯钱币、波斯釉陶等文物,以及大量的印度本地陶器,首次以考古学成果证实奎隆港口就是中国宋元明文献记载的奎隆或小葛兰国所在地,东西方的产品汇集于此,既连接东西方,又连接海洋与内地,说明该港口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外来商品进入印度内地的连接点。在海上丝绸之路之中转港口的考古学研究方面属于首创,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对奎隆港口的考古发掘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得到印度国家考古局授权并颁发考古发掘资质证书。
2017年5月,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开展学术交流,在故宫内和浙江龙泉窑遗址等处,进行考古学方法交流活动。与杜伦大学考古系的合作,是中英文化交流项目之一,双方不仅研究该校收藏的、在波斯湾沿岸采集到的数千片中国龙泉窑瓷器标本,而且利用杜伦大学在中东的学术优势,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拉斯海马酋长国文物局共同合作,开始了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拉斯海马佐尔发遗址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在阿拉伯地区进行的陆上考古调查与发掘。
三、通过太和论坛、重大外事活动、重要外事接待、外交使节进故宫活动等方面,树立故宫博物院良好形象。
1、太和论坛
随着近年来“紫禁城论坛”和“太和论坛”的举办,《紫禁城宣言》和《太和宣言》的签署,故宫博物院的国际影响力和故宫文化的传播力逐步提高。
2016年10月,故宫博物院邀请来自中国、埃及、希腊、印度、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墨西哥等文明古国的政府官员、文化学者,共同举办“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太和论坛),探索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文明古国交流与合作的途径,通过了旨在传承人类古老文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太和宣言》。
2017年9月,故宫博物院举办“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论坛规模扩大,邀请到包括阿富汗、埃及、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秘鲁、玻利维亚、柬埔寨、黎巴嫩、墨西哥、斯里兰卡、苏丹、土耳其、希腊、叙利亚、伊拉克、伊朗、以色列、意大利、印度、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的政府官员、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博物馆协会等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故宫博物院保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理论及实践经验为代表们所热议和肯定。
“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围绕“古代文明遗产的传承”、“古代文明遗产的当代价值”、“古代文明的考古学观察与丝路考古”等议题展开讨论,更深入地探索古国文明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探索文明古国的交流、合作模式及其规律,推动各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闭幕时,故宫博物院与伊拉克共和国文化、旅游和文物部,新卫城博物馆分别签署谅解备忘录,与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重大外事活动、重大外事接待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积极开展和承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大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境)外同行和国际友人对故宫博物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2015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多次成为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举办国际活动的重要场所。2015年至2017年底,故宫博物院共接待国宾近200批次、3000余人,包括法国总理瓦尔斯、德国总统高克、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英国威廉王子等。
2017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团长配偶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来宾在太和殿前合影留念,进殿参观故宫博物院院藏“一带一路”主题精品文物展。在御花园,来宾们参观了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区,欣赏舞蹈、古琴、太极、无伴奏少年合唱、京剧表演选粹等文艺演出节目,一同体会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也体会了千百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绵延不断的人文交流。
2017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香港西九文化区出席《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签署仪式。西九文化区是香港重要的文化建设项目,包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视觉文化博物馆、戏曲中心等17个文化艺术设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成后,将展出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故宫文化活动,丰富香港文化生活。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和故宫博物院在文物展出、人员培训、人文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2017年11月8日,故宫博物院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夫妇访华行程首站,迎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参观。特朗普是继尼克松、克林顿、奥巴马后进入故宫博物院参观的第四位美国总统。中美国家元首在故宫博物院笑谈古今,纵论天下,深入沟通,进一步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此次美国总统访华,受到了“国事访问+”的高规格接待,在宝蕴楼茶叙,在故宫博物院“修文物”,观展览、看藏品、听京剧,场面祥和友好,气氛热烈浓重,中华传统文化成为联接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虹桥和纽带。
3、外交使节进故宫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举办“驻华使节进故宫”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向外国人士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与各国驻华使馆的沟通与联系,促进故宫博物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2012年,故宫博物院首次举办“驻华使节进故宫”活动,澳大利亚、埃及、意大利、土耳其等国驻华使节及夫人在故宫博物院参观交流,感受故宫文化魅力,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2013年,“驻华使节进故宫”活动邀请了联合国各驻华系统机构的代表及官员,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劳动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联合国难民署等。
故宫博物院高度重视与驻华使馆和在京国际组织、机构间的沟通与交流。2014年和2015年,“驻华使节进故宫”活动,分别为俄罗斯联邦驻华使馆专场和美国驻华使馆专场。2016年,故宫博物院与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合作举办“驻华使节进故宫”活动,来自15国驻华使馆的大使或公使来院参观。同年,与文化部外联局合作举办“驻华领事官员进故宫”活动,来自11国驻华使馆的领事官员来院参观。2017年,共有16个驻华使馆、12位驻华大使和48位驻华使节官员访问故宫博物院,为未来促成与国际相关机构之间更为长久深远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驻华使节进故宫”活动邀请来自西班牙、喀麦隆、萨摩亚、塔吉克斯坦、智利、牙买加等38个国家的大使,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约110位高级别外交官和家人走进紫禁城。使节们在参观过程中感叹故宫的尊贵壮美,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体验现代数字技术呈现的故宫博物院全新魅力。
四、通过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平安故宫”工程、观众限流、全网购票、环境整治等方面,实现良好接待参观质量。
1、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
2002年开始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是自1911年以来的一百余年间,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到2020年,历经18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将全面达成既定目标,故宫博物院将建立起科学的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机制,为紫禁城下一个600年的古建筑维修保护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传承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保证工程质量,2015年故宫博物院开创性地提出了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的理念,作为故宫整体维修保护项目在冲刺阶段的升级和完善,将古建筑保护、学术研究、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古建筑维修保护脱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将科学研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进度服从保护质量。合理制定文物修复专家的退休返聘制度,留住经验丰富、技艺超群的老师傅,推动建立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新人以传承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寻找符合故宫官式古建筑维修保护的优质材料,建立起稳定的古建筑优质材料供应基地。
在对过去维修保护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选择了4项亟待维修保护的古建筑群,作为“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试点,即养心殿、乾隆花园、大高玄殿、紫禁城城墙。2015年年底,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启动。此次维修保护作为科研工作、文化工程来对待,当作整体项目来运作,希望能够率先实现“研究性、预防性”为主的科学修复,为国内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做出表率。
针对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开展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木作、瓦作、石作、油作、画作等方面的工匠选拔及培训,培养古建筑营造技艺、装修技艺、修复技艺的专业人才。2016年11月,故宫西城墙维修保护工程开工,完成试验段落的拆除及试验性砌筑。2017年8月宁寿宫花园(古华轩区、遂初堂区、萃赏楼区)保护维修工程开工,依据研究性保护项目理念在施工期间对该区域进行施工三维扫描数字化记录。同年大高玄殿研究型修缮保护工程(一期)竣工,该工程首次将建筑考古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大高玄殿的维修保护中,继续探索故宫古建筑研究性保护特色之路。
传统上,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包括“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等八大作,其下还细分了上百项传统工艺,从材料到做法,都要严格遵循营造则例。近年来国务院将“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将故宫博物院作为“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突出了“保护研究”和“科研基地”。同时,故宫博物院成立了“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重点科研基地”和“古建筑研究所”两个机构,均强调开展古建筑营造技艺和传统材料研究。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还走进多所高等院校,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并在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等活动亮相。
故宫博物院加强古建筑维修保护材料的严格把关。2018年2月1日,故宫博物院第一批“故宫官式古建筑材料基地”在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和南京金陵金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未来故宫博物院将继续考察遴选更多优质传统材料生产企业,满足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用材需要。2018年4月16日,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材料捐赠仪式在故宫宝蕴楼隆重举行。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一批古建筑维修保护的重要材料,包括金砖100块,金箔100万张。此次捐赠的古建筑维修保护材料,符合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要求的材料性能标准,有利于故宫博物院古建筑的修缮与研究保护,最大限度保存故宫古建筑文物价值。同时,使社会力量关注传统工艺材料,对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有裨益。
2、“平安故宫”工程实施
“平安故宫”工程于2012年由故宫博物院酝酿提出,2013年4月国务院批准立项,成为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平安故宫”工程旨在全面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观众服务能力,实现对故宫的完整保护和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基础设施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七个子项目。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2017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考察“平安故宫”工程进展情况,肯定既有成绩,要求确保质量,强化精品意识。七个子项目进展顺利,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项目,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中央在京重点建设项目确认函。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初步设计概算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18年4月启动建设。基础设施维修改造,一期(试点)工程于2016年11月开工,项目持续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室外陈设基础信息采集、文物建筑监测系统第一期建设、观众动态监测二期项目完成。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综合应用系统,具备上线试运行条件,文物藏品技术防范系统项目开启系统搭建工作。院藏文物防震,完成一批陶瓷文物库房的密集柜改造,确定阻尼减震方案和钟表库、盆景库隔震方案,开启地面文物库房改造。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故宫文物医院对外开放,加强文物藏品修复保护力度,接待专业考察和参观1100余人次。
2018年,是“平安故宫”工程后半程的关键一年,诸项工作进入到实际实施和攻坚克难的阶段。目前,“平安故宫”工程七大项目稳步推进。2018年4月17日,在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实施五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地下库房改造及通道工程”正式启动。“平安故宫”地下库房改造工程旨在完善地下库房结构,改善地下库房的防水措施,消除地下库房潜存的渗漏等安全隐患,提升设备的运行能力;增大地下库房的储藏面积,解决地下库房文物因装入防震囊匣引起的储存空间不足等问题,从而逐步减少地面文物库房规模,确保文物安全;通过建设温度湿度分区调控,改善现有一、二期地下文物库房内温度湿度统一的现状,解决部分文物对保存环境有长期或临时特殊要求的问题;保护地面文物建筑,整治内务府区域环境。从而为实现“平安故宫”,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进一步扩大开放面积打下坚实基础。
3、观众限流
2015年6月13日,即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故宫博物院开始试行每日限流8万人次,以刚性措施保证故宫博物院安全,即观众安全、古建筑安全、文物藏品安全,为全面实现观众流量的科学管理和理性调控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故宫博物院全面推行实名制售票,实行旅行社团队全部通过网络预定门票,取消旅行社团体现场售票,并提倡散客通过网络预定门票,逐步提高网络预售比例。
故宫博物院2015年全年实现限流32次,2016年全年实现限流48次,2017年暑期及小长假期间均实行了8万人次限流措施。虽然旺季和节假日因限流减少了部分观众入院,但是全年入院观众人数仍然逐年递增,2016年首次突破了1600万人,2017年达到1670万人。全年内单日接待观众数量得到了基本的掌控,起到了十分有效的“削峰填谷”作用。通过限流,参观秩序有了明显改善,观众参观体验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旺季不挤、淡季不淡”,观众、古建筑和文物藏品的安全也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故宫博物院的8万限流措施,目的并不是要限制观众参观,而是尽全力维护观众参观的安全性、有序性、舒适性,通过限流使观众有序参观,并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博物馆服务,这也是故宫博物院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实现限流8万和全网售票,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初步体现,也为今后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限流的同时,伴随着开放区域的逐渐扩大,故宫博物院也在通过分流措施保证观众的参观体验。例如2017年国庆期间,除了珍宝馆、钟表馆、雕塑馆、古建筑馆等常设展览外,在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武英殿、神武门城楼、永寿宫及慈宁宫花园、斋宫以及畅音阁戏曲馆推出多项新的展览,同时向观众开放。这些展览大都分布在故宫东西两路,在为观众提供更多参观选择的同时,为人群集中的中轴线缓解了压力。
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自2017年9月15日开展以来,吸引了大批热情观众前来参观,一度排起长长的队伍,需要等候数小时时间。为了方便观众舒适观展,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故宫博物院对陈列“千里江山图”的午门正殿展厅实行发号分时参观措施。发号方式为每天免费发放16个时段的号码,每半小时放行该时段的150名观众进入午门正殿展厅,发号地点在“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入口。此外,凭号参观仅限午门正殿展厅,而参观东西雁翅楼展厅的观众则无需领取号码,随时进入展厅参观。这一举措,结合展览之初已实行的限流分流方案,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此次大展形成分时分区精细化管控,试行成效良好。
未来,故宫博物院将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计划明年试行分时段售票,届时观众可以选择当天的某个具体时段进入故宫博物院,避免出现“上午门庭若市,下午门可罗雀”的场面,给观众营造更加美好的文化空间和参观体验。因全网售票而面临“闲置”的端门售票区将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为宗旨、探索以适当形式继续服务于广大观众和社会公众。
4、全网购票
2017年十一长假期间,故宫博物院首次实现全网络售票。10月2日,凌晨1时38分,全天8万张门票就已经在网上售出。10月2日下午1时55分,10月3日的8万张门票也已全部在网上售出。自2017年10月10日起,故宫博物院正式迈入“博物馆全网售票”时代。
早在2011年9月25日,故宫博物院开始尝试网络预售门票,当日门票预订仅有区区287票。2011年全年网络售票仅为1.68%。2011年至2014年,全年网络售票都在2%左右。2015年6月13日,是故宫博物院试行限流8万人次和实名制售票的第一天,全天参观人数近5万,其中网络预售门票数量7506人次。2015年全年网络售票为17.33%,2016年全年网络售票增长至41.14%。2017年7月1日,故宫博物院全面推进网络售票,开放网售当日票和现场手机扫码购票,2017年8月实现网售占比77%。2017年10月2日,首次实现全部网上售票。
为了有效实施全网售票方案,故宫博物院在提前准备阶段就升级改造了配套系统设施,研发多元购票方式,并提前数月对现场观众进行购票引导,逐步实现将线下购票转化为线上购票。同时故宫博物院也制定了现场票务解决方案,观众可以在现场手机扫码购票,也可以通过现场票务服务咨询台、综合服务窗口获得票务方面的帮助。
5、环境整治
让观众更有尊严地参观,故宫博物院责无旁贷,任重道远。除了扩大开放、继续推进并坚持限流措施,还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削峰填谷和观众参观的精细化管理,从根本上保证观众参观的良好环境,并拓展博物馆的管理内涵和展示空间。在《故宫总体保护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各项保护工作,为观众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参观环境。
如今,故宫186万余件文物藏品中,展出文物藏品不到2%,与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珍贵文物占90%以上,几乎件件是珍贵文物,没有任何一座博物馆可以与之媲美。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在努力通过维修保护古建筑开辟新的展厅、举办专题展览、从故宫红墙内迁出工作人员、筹建新的专题展馆等,把越来越多的文物藏品“请”出库房、“移驾”展厅供广大观众观赏。宫中大门越开越宽敞,使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前“有宫却不见宝”的印象。红墙里的历史进入社会公众视野,这既是一种关注,也是一种监督。
2002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实施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的时候,故宫开放面积只占30%;到201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宫开放面积已达65%;2017年底,开放面积接近80%;2025年,故宫博物院将迎来百年院庆,故宫开放空间将达到85%。
故宫更多空间的开放,实际上是管理观念的改变,要尊重社会公众对于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让全社会来关心故宫博物院的空间、环境。为此,近几年故宫博物院在各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例如建立了更强大的安防系统,确保平安故宫;全面拆除彩钢房和其它临时建筑、拆除上千米长的铁栏杆、恢复传统砖石地面、平整井盖、设置宫灯、广植花木,为观众提供整洁美观的参观环境;在服务管理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全网购票、每日限流、大量增设座椅、优化男女公厕比例、推动设立母婴室,为观众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一步步向“不排队的博物馆”迈进。
五、通过影视、话剧、重要国际论坛等方面,传播故宫精神,感动社会。
今天,每一座博物馆都需要更好地挖掘自身文化潜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喜爱。一是其文化展示传播活动要坚持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时代前沿科技为依托、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这是基本的原则。二是注重对自身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和挖掘,本着彰显文化元素,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将学术研究成果与文物藏品信息相结合,与最新的展览内容相结合,体现博物馆特色、文化深度。三是文化展示传播要“接地气”、“开脑洞”,与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方式相结合,广泛地和社会优秀的文化机构、创意团队相结合,实现多领域的跨界合作,保证文化展示传播的创新性,以及与公众需求的切合度。传播内容要层次丰富,品类多样,满足青少年、中老年、文化精英等各个层次受众的不同需求。以“工匠精神”投入文化展示传播工作中,让每一项文化展示传播活动都成为文化精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新颖的表现形式、鲜明的艺术风格、独特的技术语言、严谨的专业审校等标准来要求自己、打动公众。
1、话剧、综艺节目及影视作品
(1)故宫话剧《海棠依旧》
故宫博物院“海棠社”的成立,源于2012年底至2013年初,年轻的“故宫人”自编自演的话剧《海棠依旧》。该剧以1933年至1948年间,故宫博物院古物南迁、西迁、迁台过程中,故宫人守护国宝的真实故事为主线,表现了老一辈“故宫人”对国宝典守珍护的情怀。2013年,话剧《海棠依旧》在故宫博物院内上演5场,好评如潮。2015年10月,为迎接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院庆,该剧在故宫宝蕴楼前实景演出。此后话剧《海棠依旧》在南京博物院,在厦门鼓浪屿音乐厅上演。2017年9月,该剧登上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采用公益演出的形式,与更多观众分享这段鲜为人知的故宫博物院院史。
(2)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2017年底,由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院)联手制作的《国家宝藏》节目,播出后获得广泛好评。每期节目展示一家博物馆的3件重要文物,讲述它们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崭新的尝试,彰显出连接古今、观照当下的人文情怀与文化自信。选自故宫博物院的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018年2月12日,《国家宝藏》第一季圆满收官,当日《国家宝藏》特展在故宫箭亭广场开展。作为故宫博物院2018年的开年首展,《国家宝藏》特展覆盖整个农历新年假期,展出的是九家博物馆甄选出的九件镇馆之宝。展览现场借用了中国多宝阁的概念,共设九“阁”,每个阁内放置“国宝盒子”,通过LED高清液晶屏显示,使九件特展文物的样貌及细节,清晰呈现在人们眼前。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7年12月初《国家宝藏》节目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上升了50%。“寻宝之旅”成为家长安排亲子游、游学游的首选,银发族们更对博物馆文化旅游极为热衷。2018年3月28日,《国家宝藏》第一季研讨会由中央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以“国家舞台的创新与坚守 全媒体时代的引领与传播”为主题,与会学者、媒体与节目主创团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为第一季《国家宝藏》画上了一个圆满而隆重的句号,更面朝全新一季的启程,以及文化市场的开拓,都作出了深入而切实的前瞻。
(3)文物南迁题材影视话剧
在中宣部的指示下,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宫博物院将启动筹拍一部关于故宫文物南迁题材的电影,以及一部电视剧,还有关于紫禁城营造的话剧正在策划之中。
2、重要国际论坛
近年来,随着“紫禁城论坛”、中德博物馆论坛、“文化+科技”等国际论坛的举办,以及相关合作文件的签署,故宫博物院的国际影响力和故宫文化的传播力逐步提高。
2015年10月,故宫博物院主办了“紫禁城论坛”,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馆长及来宾相聚紫禁城,共同关注“博物馆的传统职能及未来使命”。会议通过的《紫禁城宣言》,形成全球博物馆界未来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
2017年9月19日,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艺术史大会协办单位,联合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中德博物馆论坛”。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们认为,高科技、新信息时代的博物馆,面对社会公众更高端更细腻的文化需求,在保持收藏经典性、保护可靠性、文脉永续性、文创前瞻性等诸多方面,均可做出贡献。
2017年11月28日,故宫博物院与腾讯集团合办主题为“传统文化×未来想象”的“文化+科技”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博物馆负责人、高校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国际博物馆协会等机构代表,腾讯集团、英特尔、谷歌等互联网公司负责人进行学术研讨、业界交流和成果展示,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研究、展示提供具有国际性和前瞻性的理论支撑和应用途径,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六、通过扩大朋友圈赢得社会各界赞助、捐赠和支持。
1、扩大朋友圈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故宫博物院也不断吸纳社会优质资源,与文物博物馆同行、社会力量等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合作,以提升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展览策划、观众服务、文化传播等各项工作的水平,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步伐。从2005年起,故宫博物院开始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与众多世界著名博物馆建立起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同行的联系,努力将故宫博物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以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为纲,深入研究国家和相关部委政策,不断寻求多元化合作伙伴,寻找发展机遇,继续扩大“朋友圈”,与国内外文物博物馆单位等各类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立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容涉及展览举办、学术研究、古建筑维修保护、文物科技保护、文物博物馆人才培养、传统文化教育、数字技术、文化创意研发等多个维度。
在国内合作方面,仅从2017年以来,故宫博物院与国内相关单位合作签约14次,不断拓宽事业发展的道路。主要包括:2017年,与宜兴市政府签署框架协议;与安徽省政府签署《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合作协议》;与黄山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举办“故宫博物院—都江堰市文旅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暨故宫太平花赠归都江堰市”活动;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战略合作签约;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农业银行开启全面战略合作;与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紫檀博物馆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开启战略合作。2018年,在重庆举办故宫学院(重庆)签约揭牌仪式暨故宫文化传承活动;与北京市东城区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公益战略合作签约;与山西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故宫文化创意研发交流中心落户平遥等。
在国际合作方面,2017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故宫博物院在国际文物博物馆领域影响力,积极与境外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与意大利、阿富汗、卡塔尔、乌克兰、新加坡、伊拉克、希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家政府和文化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与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博物馆司关于合作举办展览的谅解备忘录》、《故宫博物院与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高级研究院文化合作意向书》、《故宫博物院与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教育与研究司关于在历史研究领域促进两国间相互交流与理解的合作备忘录》、《故宫博物院与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信息文化部谅解备忘录》、《故宫博物院与卡塔尔阿勒萨尼基金会有限公司之谅解备忘录》、《故宫博物院与乌克兰国家历史博物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故宫博物院与新加坡国家文物局谅解备忘录》、《故宫博物院与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合作框架协议》、《故宫博物院与伊拉克共和国文化、旅游和文物部谅解备忘录》、《故宫博物院与希腊新卫城博物馆合作谅解备忘录》、《故宫博物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文化交流与合作意向书》等。这些谅解备忘录和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都将使故宫博物院在未来与相关机构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2、各界赞助、捐赠和支持
《博物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为博物馆提供经费,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指出“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向国家捐献文物及捐赠资金投入文物保护的行为”。社会各界的帮助不仅可以不断促进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研究、古建筑保护维修等工作,还可以使更多的人士认识到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地传播开来。
(1)故宫博物院是国内第一家成立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大型博物馆。
2010年9月,“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这是由故宫博物院会同一批知名企业和文化机构共同发起筹备的非公募基金会,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扩大故宫博物院国际国内影响力”为宗旨。基金会面向社会接受文物保护捐赠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修复、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等亟需开展的各项事业,获得了积极的效果。
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以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为核心,保证捐赠资金安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统筹捐赠资金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目标。经2016年度财务审计,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北京市民政局2016年度检查工作中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的有关规定,年检合格。2017年被北京市民政局认定为慈善组织。2017年基金会开展了“太和·世界古代文明论坛”、“孩子,圆你故宫梦”、“青海瞿昙寺壁画数字采集”、“文物保护修复”等公益性项目。
(2)故宫博物院不断通过接受捐赠各类文物精品补充、完善藏品体系。
故宫博物院从展览、教育、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补充、完善文物藏品体系,重点征集我国古代各艺术门类的文物精品,尤其是原清宫流散在外的文物,对现当代艺术品则从严把关。在紫禁城内东路的景仁宫,辟为专门陈列捐献文物的展馆,取景仁宫“景仰仁德”之意设立“景仁榜”,以此来表达对于这些爱国人士的感激之情。故宫博物院借“景仁榜”之名,缅怀诸位故宫先贤,也铭记诸位捐赠人士。
自2012年至今,故宫博物院共计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近百件(套),代表性藏品有:2013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和陆牧滔先生捐赠“元代张达善跋《隋人出师颂卷》1件,此件文物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隋人出师颂卷》合璧,对于研究《出师颂》的传承和中国早期书法史具有重要意义。接受唐益年先生捐赠唐兰手稿121卷宗。接受延藏法师并上海12位社会贤达捐赠《清御制龙藏经》刷印本1套(计724函 7240卷 1669部)。接受许荣茂先生捐助2000万美金用于收购珍贵文物《丝路山水地图》。
(3)设立“建福榜”,铭记和表彰为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建设慷慨捐资的优秀企业和有识之士。
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近年来获得诸多机构和人士的慷慨捐资,2016年12月,在故宫建福宫花园延春阁设立“建福榜”,用来铭记和表彰为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建设慷慨捐资的优秀企业和有识之士。
首批登上“建福榜”的机构和个人有: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崔如琢、世茂集团、万科公益基金会、旭日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其中,由陈启宗先生担任主席的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中不可移动文物的修复;著名书画家崔如琢先生捐赠1亿元人民币,用于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事业发展;由许荣茂先生担任董事局主席的世茂集团捐赠8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在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先生的支持下,万科公益基金会捐资6000万元用于“奉先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在香港旭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钊先生的支持下,旭日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捐赠3000万元人民币用于“雨花阁研究性保护项目”。
如今,在超级互联的世界里,社会交流沟通变得日渐复杂、多元和融合,博物馆也必然融入这一潮流。博物馆是连通社会生活、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的纽带。为了充分发挥这种连通作用,不断吸引新的观众并增强彼此的联系,博物馆必须开创文物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法。这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新科技、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还包括理念的变革与创新。因此,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博物馆事业来说,也可谓正当其时。
事实上,一座博物馆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就需要用生动的、喜闻乐见的“新方法“来加以表达,采取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社会“正能量”,这些方法恰恰是讲好文物藏品故事的重要元素。长期以来,我们只把走进博物馆的人们视为观众,而今天“超级连接的博物馆”,通过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可以使更多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的人们,也成为博物馆的忠实“新公众”,享受博物馆文化。如此,我们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将从“千万观众”,扩大为“亿万观众”。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