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人才展洽平台,第2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2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办。
国务委员谌贻琴发表讲话并宣布大会开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致辞。
致辞环节后,在谌贻琴国务委员的见证下,一批重要人才合作和交流项目签约。北京语言大学段鹏与智利麦哲伦大学助理校长贝芭·亚历杭德拉·加西亚·马林科维奇签署《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与智利麦哲伦大学关于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的协议》,根据上述合作文件,双方将依托拉美首个应用型汉学中心——智利汉学中心进行全方位人才交流合作,开展汉学教席设立,学生交换项目、联合研究计划、学术资源共享以及教师互访等活动,促进中智学术机构在海洋科考、经贸研究、教育、医药以及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推动中智两国在科学技术和知识共享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助力中智关系更加稳固、健康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分会场部分与会汉学家
当日上午,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北京语言大学分会场开幕。世界汉学中心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世界著名汉学家、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何莫邪,阿尔巴尼亚著名汉学家、阿中文化协会会长伊利亚兹·斯巴修,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教授汉默思,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校长阿提夫阿里·哈米德、教授哈桑·达贾,意大利罗马大学副校长费德里科·马西尼,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巴方院长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等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徐宝锋主持会议。在世界汉学中心的精心组织、统筹策划下,北京语言大学分会场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120余位汉学家、学者、文化界人士参加。
致辞环节
段鹏校长表示,国际人才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汉学家在国际人才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国际社会的多元发展与文明互鉴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人才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交流与情感的融合,应当通过交流,不断深化中外高校合作,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推动科技与文化的创新发展。拓展交融领域,促进知识的创新与转化,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一流人才。汉学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应当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新路径,并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以高校为主体的国际人才交流,应当拓阔视野,以更高的站位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加宽广的平台,为促进世界人民的相知相亲贡献智识力量。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学术重镇,积极践行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致力于将汉学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显学,并将世界汉学中心作为学术中心、交流中心、传播中心,不断向海外扩展延伸。目前,北语已在阿根廷、希腊等12个国家建立了汉学中心,“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推动新加坡、韩国等18个国家签署部长级的经典著作互译备忘录,形成了广泛、良好的海外学术影响力。今年,北京语言大学编译的“一带一路”汉学经典书系,在几百部书系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重大资助。段鹏校长期待各位汉学家能将更多的学术成果共享,由北京语言大学翻译成中文出版,促进汉学进一步发扬光大。北京语言大学将继续发挥汉学的优势力量,希望能与世界各地的汉学家们携手合作,为推动国际人才交流,为全球南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汉默思教授在主旨发言中表示,自己很荣幸来华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并见证约旦汉学中心签约和意大利汉学家理事会、巴西汉学家理事会的成立。在国际交流中,汉学家有着独特且重要的使命,汉学家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汉学家在不同的文明之间,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寻找共识,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求同存异”。汉学家所推动的文化交流、人才交流有助于揭开“他者”的神秘面纱,减少对“他者”的恐惧,与“他者”建立信任的氛围,这在充满冲突与挑战的当今世界显得弥足珍贵。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相继成立的汉学家理事会、汉学中心等组织,给了汉学家们更加直接与中国人民的交流机会,也给了其他文明发现中国、研究中国的渠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文明间的协同效应,共建、共享人类文明繁荣美好的未来。
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徐宝锋主持开幕式各环节,并介绍本次中国国际交流大会北京语言大学分会场交流活动设置情况。
约旦汉学中心签约
两大重要国别汉学家理事会成立
在之后的约旦汉学中心签约仪式上,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与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校长阿提夫阿里·哈米德代表双方高校进行签约。未来,约旦汉学中心将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推动中约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为中约双边关系发展贡献智力支持。
随后,大会宣布意大利汉学家理事会成立,段鹏校长分别向意大利汉学家理事会首批成员意大利罗马大学副校长、著名汉学家费德里科·马西尼,上海意大利文化中心主任达仁利,米兰大学教授兰珊德,英苏布里亚大学副教授高龙亶,罗马第三大学教授罗齐亚,卢森堡欧洲科学研究所高级讲师克里斯蒂娜·玛丽亚·格拉齐亚·马里奥蒂尼,米兰比克卡大学教授傅雪莲颁发证书。
在巴西汉学家理事会成立仪式上,段鹏校长向巴西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兼理事沈友友,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Luis Antonio Paulino,里约州立大学副教授Andre Bueno,坎皮纳斯大学副教授Antonio Florentino Neto,圣保罗大学副教授Antonio Menezes Jr,里约州立大学副教授Elias Jabbour,坎皮纳斯大学教授Francisco Hardman,米纳斯天主教大学副教授Javier Vadell,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Jose Medeiros da Silva,巴西外交官Ricardo Primo Portugal,坎皮纳斯大学博士Rogerio de Macedo,华中科技大学博士Renato Peneluppi Jr.,复旦大学博士生Pedro de Steenhagen,澳门大学博士Pedro Cabral等理事会成员颁发证书。
北京语言大学分会场作为本届大会重要人才交流单元和组成部分,在2日下午和3日上午,组织开展了四场分会场论坛,主题分别是:“‘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全球《论语》诠译文化史研讨会”“‘对话、合作与振兴: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中国实践与全球治理’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合作与创新’中外高校校长论坛”。
“‘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交流活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与理论,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通过多项学术议题,搭建一个全球汉学人才展示与学习的平台,进而鼓励国内外汉学研究者与青年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汉学研究的国际化与多元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鲜血液;“全球《论语》诠译文化史研讨会”,探讨《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全球的翻译与传播,分析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诠释与发展。通过多元文化视角,研究《论语》的历史脉络及其现代价值,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推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对话、合作与振兴: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中国实践与全球治理”,主要探讨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在非洲地区的接受与传播情况,以探讨和加强中国和非洲地区基于汉学的深度合作。
此外,来自古巴中央大学、乌拉圭共和国大学、古巴哈瓦那大学、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校长沈岱、古巴哈瓦那医科大学校长、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校长、阿根廷国立阿韦拉内达大学校长、EDNA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等来自不同国家的十余位校长共同交流所在高校在文明交流互鉴、国际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际此盛会,国际人才荟聚于此,世界汉学不止于此,世界汉学中心将继续发挥在人才引进和智力支持方面的作用,凝聚全球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打造世界汉学家母港与世界汉学“根服务器”,真正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与汉学家们携手共创文明交流互鉴、文化多元繁荣、民心相知相通的美好明天。
2024-10-31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