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海洋新时代故事,推动海洋文化繁荣发展,为西海岸新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提供文化支撑,由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办、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提供平台支持的“琅琊文化与中国海洋文明探源”专家座谈会于3月1日在西海岸新区召开。座谈会之前,来自神话学、民俗学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13位专家对琅琊台遗址等多个相关地点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和田野考察,深入了解了琅琊文化和地区海洋文化,为座谈会召开奠定学术基础。 在座谈会中,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系统性挖掘和解码以琅琊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琅琊文化国际传播、如何将海洋文化渊源转化成现代化的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如何形成以“海洋”为定位的顶层设计,打造更多具有排他性和辨识度的海洋文化地标等议题,进行跨学科、宽领域、多维度的交流和研讨,共同开启琅琊文化研究和中国海洋文明溯源的新篇章。 座谈会由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世界汉学中心副主任黄悦主持。黄悦教授表示,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胶州湾为中心的西海岸新区,孕育了璀璨的古代文明,绽放出灿烂的海洋文化。琅琊文化对溯源海洋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琅琊文化为中国海洋文明建构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更多的历史背景。作为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一直秉承“立足新区,面向世界”,依托北京语言大学的人才优势、 语言优势、科研优势、国际传播优势,积极服务新区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将世界汉学中心的发展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在发言中重点讲述了如何实现对中国传统神话资源的现代性重塑。他指出琅琊文化作为一种与古代神话传说交织的文化,应注重文化高度,着力构建语言叙事、仪式叙事、景观叙事三位一体的新形态现代文化载体。要充分融合传统神话、本地风土民俗等多种元素,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生产力大胆创新,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场景的叙事空间,实现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田兆元教授进一步说明,在学术方面,要注重话语体系的构建,结合学术主张和社会理想,构建中华海洋文化中属于西海岸新区的的空间文化谱系,促进其传播和发展。 青岛大学教授、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原山东民俗学会副会长郭泮溪从琅琊台地区物产、自然、舆地、人文历史等多个侧面阐述琅琊文化的“里子”与“面子”。郭泮溪教授指出,琅琊港是中国早期的第一大港口;琅琊郡是中国沿海第一大郡;人文荟萃,养生福地,徐福故里;物产丰饶,驰名海内外;海上仙山,自然风光壮丽磅礴;琅琊文明历经数千年而不绝,是古代劳动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宝贵遗存,也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宗迪梳理了古代文献中关于琅琊的记载,指出琅琊台是中国岁时文化的一个地理标杆、一个文化标尺,琅琊文化不仅是东夷文明的摇篮,也是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他以《尚书.尧典》记载为例:“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指出东夷民族对太阳神的崇拜有悠久历史传承,不少有关太阳来历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于民间,琅琊便是中国的太阳崇拜起源。刘宗迪教授根据史料记载进一步说明,琅琊早在上古时期已经出现了多条东北亚航线,是古时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之一,琅琊港在我国早期对外贸易交流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与中西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赵洪娟表示,海洋文化要积极融合文旅产业发展,促进海洋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构建更加完善的海洋文化体系,提高海洋文化的辨识度、区域辐射力、国际影响力,推动新区通过文化引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要注重中国海洋文化话语体系构建,夯实和丰富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底蕴与时代内涵,紧跟世界海洋文化发展的潮流,在新时代努力讲好海洋文化发展的中国故事,构筑起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的新桥梁。 《小说月报·原创版》执行主编韩新枝表示,古代神话可以通过打造地方IP,经由现代文学和影视创作焕发新机。琅琊神话IP可以本土神话故事为创作基础,历史故事为文献参考,本土神话人物为创作原型,借鉴成熟的世界级文化IP公司的商业运营模式及衍生产品线,打造独特的“琅琊神话宇宙”。通过文学创作和影视加工,使其具象实体化、艺术再造化,同时大力开发各类衍生旅游产品和项目,为青岛文旅产业赋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神话研究院副院长杨骊表示,要注重琅琊地区文明探源,注重研究的理论厚度、学术深度和交叉广度,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阐释,通过地域文化多样性的立体呈现,将文化、建筑、文创产品有机融合,达到“载体即内容”,加强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打破相同或类似文化项目同质化的藩篱,打造更新派的文旅模式,创新文化的演绎路径。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专家杜义新介绍了近年来琅玡台及其周边地区考古挖掘所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相关地区的考古发展方向。他指出,琅琊台遗址是山东沿海一处重要的周代至秦汉时期遗址,据文献记载与周代齐国“四时主”祭祀、越国北上争雄以及秦汉皇帝巡视等重要历史事件有关。通过系统考古发掘,将逐渐揭示其真实面貌及历史内涵,从而为东周至秦汉国家祭祀制度发展演变研究提供重要的新材料,同时为琅琊台遗址保护规划制定提供更为详实的依据。 琅琊台景区副经理肖常会介绍了琅琊台遗址的基本概况和保护开发情况以及景区整体建设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琅琊台风景名胜区景观包括琅琊台、琅琊台下的龙湾、环台沿海风景带及台前斋堂岛上的古迹和自然风光。先后开发建设了徐福殿、云梯、御路、望越楼、秦始皇遣徐福东渡入海求仙群雕、秦琅琊刻石、徐福东渡启航处、琅琊文化陈列馆等,未来将进一步建设完善。 青岛西海岸新区收藏家协会主席王卫卿介绍了琅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琅琊玉文化。他指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终与玉文化息息相关,玉石孵化出了中华文明中崇拜自然、注重和谐的核心思想,蕴含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其折射出的珍爱自然、多予少取、敬畏生命、天人合一等朴素的生态观,对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青岛西海岸新区作协主席、区教育文联主席武善领作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组织实施专题调研和专家座谈会,为服务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他表示,琅琊文化依海而兴,西海岸新区因海而美,以琅琊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明要走向世界,既需要扎根本土,对历史文化深入探源;也需要放眼世界,在文明互鉴与对话中迸发活力。武善领主席进一步指出,琅琊文化的开发利用需要顶层设计来整体升华定位,明确战略方向和真正吸引力。开发过程中要注重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结合,确保好想法、金点子能够落地、落实、落细,能够真正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新时代青岛海洋文化振兴赋能。 本次座谈会为中国海洋文明的保护、传承、发扬提供了一个全球视野的平台,会上专家学者们的发言富有理论的高度、历史的厚度,更有本土的温度,为琅琊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相信“琅琊”将成为地标性国家历史公园建设、特色文旅产业开发、本土文化品牌打造的灵感之源、历史之脉、文化之魂。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也将一如既往扎根新区,在青岛走出迈向世界的坚实步伐,全面融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启校地合作、校城融合新局面,实现世界汉学中心发展和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