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中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图书互译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对两国人民的长久友谊、相互了解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蒙古国和新中国的文化交流其实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那时有许多蒙古人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1957年,蒙古国立大学开设中文课程,从而开始了蒙古国汉语教学、汉学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历程。
中国文学作品在蒙古
上世纪50~60年代,在蒙古国涌现出一批汉语人才。这一时期翻译出版了多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其中主要代表作有:茅盾《子夜》(1957)、周立波《暴风骤雨》(1954)、巴金《家》(1960)、郭沫若《山海清晨》(1958)、鲁迅《长明灯》《狂人日记》《祝福》(1962)等、老舍《骆驼祥子》(1965)等。1959年蒙古国翻译家用老蒙文出版了中国古典白话短篇小说选集 《今古奇观》的蒙古语版。
茅盾的《子夜》(1957)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1954)
巴金《家》(1960)
郭沫若《山海清晨》(1958)
鲁迅《长明灯》《狂人日记》《祝福》(1962)等作品
老舍《骆驼祥子》(1965)
《今古奇观》的中文版和蒙古语版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蒙中两国友好睦邻关系的发展,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学交流也日趋活跃,蒙古国掀起了中国图书热,蒙古国中蒙文翻译家队伍日益壮大,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翻译家。蒙古国翻译家翻译出版的图书内容越来越丰富,其中包括古典名著、经典哲学作品、现当代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儿童读物等。
蒙古国巴扎尔拉格查教授翻译的《中国诗选》(左)、《诗经·70首》(右)
中文典籍译丛《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孙子兵法》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司马迁《史记·匈奴史》
《大唐西域记》
近年来,蒙古读者对中国经典著作、文学作品兴趣高潮,在翻译出版中国著作、文学作品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今年8月底,在乌兰巴托成功举办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摆脱贫困》等著作蒙古语版首发式,是两国建交70周年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的一个亮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蒙古语版不久将亮相蒙古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摆脱贫困》
在蒙古翻译出版了中国著名作家的部分名著。其中包括: 《中国现当代女作家优秀短篇小说精选》中铁凝、张洁等著名作家的优秀短篇小说,莫言的《酒国》《生死疲劳》《变》、余华的《活着》、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姜戎的《狼图腾》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等。
莫言 《酒国》《变》《生死疲劳》
余华《活着》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曹文轩《火印》、刘慈欣 《三体》
蒙古文学作品在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蒙古语专家、蒙古学家、翻译家一直致力于把蒙古优秀文学作品原汁原味介绍给中国读者,翻译出版了多部著作,有力促进了两国民心相通,成为着蒙中两国友谊的桥梁。文化是纽带,译者是桥梁。
《达木丁苏伦诗文集》(1961)
著名翻译家温中和先生1985年翻译出版的《清澈的塔米尔河》
温中和先生上世纪80年代访问蒙古国时写的手稿
刚刚获得蒙古国家最高奖项“北极星”勋章的北京大学姚克成副教授多年从事与蒙古语相关的工作,编写出版了《蒙古语入门》等,还翻译出版了蒙古著名作家阿吉木的《蓝色蒙古的苍狼》、纳木达格的《老狼的呼唤》等。
近期获得了蒙古国作家协会《文学贡献奖》勋章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岗龙教授,是多年从事蒙古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工作的中国最著名的蒙古学家和翻译家之一。他陆续编写和翻译了《蒙古民间文学》《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经典解读达·纳楚克道尔基》等多部著作。陈岗龙教授精心编选蒙古国古代和现当代诗歌精粹,翻译成中文,收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典诗歌文库》出版。这是对两国文化交流,文学互译作出的重大贡献。据了解,《蒙古国诗选》精心编选了蒙古国7位古代诗人和46位现当代诗人的代表性作品。
《经典解读达·纳楚克道尔基》
《蒙古国诗选》
蒙古语专家哈森在翻译蒙古国文学作品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从2006年开始翻译蒙古国诗歌,2008年翻译出版了《巴·拉哈巴苏荣诗选》。专家认为,哈森的这本译作填补了蒙古国诗歌作品译本在中国大陆将近几十年的空白。2017年蒙古作家协会授予哈森 “为了文学”荣誉奖。
目前越来越多读者希望读到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作品,希望从中了解包括外国语言、文化在内的原作中蕴含的方方面面。因此译者在译作中应当尽量保留原作中的语言特色、文化底蕴。
(本文整理自2019蒙古汉学与文化经典互译论坛暨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研讨会嘉宾其米德策耶教授的发言稿)
写得不错,赞一个
[官方回复]: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2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