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改革开放40年与语言服务创新发展论坛暨2018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重庆籍著名德语翻译家、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教授杨武能、阿拉伯语翻译家仲跻昆、日语翻译家刘德有等7名翻译家,荣获国内表彰翻译家的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曾翻译过《格林童话》、《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多部德国文学名著的杨武能教授,如何看待这个荣誉?如何看待自己的翻译生涯?11月30日,做客重庆图书馆的杨武能教授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
谈获奖:
是送给自己80岁的最好礼物
“虽然我曾获得过德国的‘国家功勋奖章’、歌德金质奖章,但作为一名中国的翻译家,我最为珍视的还是此次荣获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杨武能说,这个奖项不仅是对自己60年翻译生涯的最大肯定,也是一份意料之外的生日礼物。
杨武能说,除了这份荣誉,年满80岁的他今年还收到了两份“大礼”:“一个是今年出版的《译海逐梦录》,忠实记录了我六十载的翻译生涯;另一个是今年5月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行的“歌德与中国——中国与歌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有幸为国内外知名歌德学者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1938年出生于重庆的杨武能,在1990年调往四川大学任教前,大部分时光都在重庆生活、学习、工作。“作为一名生长在十八梯的重庆崽儿,重庆不仅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性格,也让我对巴蜀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杨武能说,自称巴蜀译翁,就是为了表达对巴蜀文化的敬意。
谈歌德: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说到杨武能的翻译生涯,不得不说到的一个名字就是歌德。自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修德语文学后,杨武能便开始主攻歌德研究,先后出版了《歌德与中国》和《走近歌德》两本专著,完成了包括《浮士德》在内的四卷本《歌德精品集》的翻译。
“为了研究歌德,我甚至放弃了已经申请到手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一项教育部基金课题。”杨武能表示,“有人曾说我傻,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作为一名翻译者,不应该仅做一名文字的搬运工,还应时刻对翻译作品的作者进行研究,做一名文化的传播者。”
在谈及被他人称为德语界的“傅雷”时,杨武能表示:“正如我前几天在大学演讲的题目一样——我不是傅雷,只愿成为巴蜀一译翁。我希望能通过译作与千万读者建立起精神联系,丰富中国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毕竟,读者对作品的肯定,才是对翻译者最好的赞美。”
谈作品:
《格林童话》最难忘
“做翻译很苦,要忍受寒夜孤灯的寂寞,能坚持下来纯粹是因为热爱。”杨武能说。
在翻译的众多译著中,哪本最难忘?“《格林童话》吧。”杨武能说,当年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计算机汉字处理刚起步,自己只能一笔一笔地写,每天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终于翻译至全集的后半部分,没想到某日突然脖颈发僵,手腕颤抖,只觉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后来才知道是得了颈椎病,只好让妻子和女儿来完成最后的校订。
“《格林童话》这套图书,不仅是我翻译的作品中再版次数最多的,更重要的是千万个家庭通过阅读此书,对德国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杨武能说。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