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中外,文学是我们共同的心灵家园】
第四届韩中日东亚文学论坛在首尔开幕
以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将在为期3天的论坛中,与韩国、日本的作家一起,围绕“21世纪东亚文学,心灵的纽带:传统、差异、未来及读者”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张炜、苏童、邱华栋、徐坤、雷平阳、曹有云、王威廉、甫跃辉等参加论坛。铁凝用“十年树木”来概括东亚文学论坛走过的十年时光。铁凝说,参加论坛的每一位作家就像一棵独立的文学之树,作家们的集结成就了论坛这座文学之林。在文学之林里,我们可以静默地伫立着,我们的心事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反,然而总有风舞动的枝条,树们有时也需要喧闹和走动。论坛为文学之林创造着暂停静默、集结交流的时间,时间培育了三国作家从试探渐渐走向有话要谈。【详细】
中国声音,通过文学获得世界表达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文学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脚步不断加快。如何通过文学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中外作家、学者就此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互联网发达的全媒体世界,身为中国作家,需要思考写作在这样的时代的用处是什么。”徐坤从新媒体时代角度谈到了她理解的中国声音与世界表达。石一枫谈到,当下社会最大的特质就是整个人类生活紧密相连,所以今天的文学也在一个共同场域,这种特质影响到了作家的写作,文学就是要把这种连接写出来,中国文学要传递的声音亦如此。【详细】
北美中文作家与广西作家文学交流会举行
10月8日上午,在南宁举行的北美中文作家与广西作家文学交流会上,以作家蔡维忠、刘倩、江岚、董晶、冰清、叶萌等为团员的北美中文作家采风团,与东西、江建文、彭匈、黄佩华、凡一平、朱山坡、田耳、丘晓兰、陈纸、伍迁等广西作家们齐聚一堂,就广西作家创作现状、北美中文作家创作现状以及如何就广西元素进行创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交流。【详细】
人工智能时代,文学翻译的未来仍然属于人类
10月9日,由鲁迅文学院主办的“解读彩虹——翻译的未来”中外作家交流研讨会在京举行。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郭艳、英美文学翻译家黄少政,参加鲁迅文学院“2018国际写作计划”的外国作家,以及鲁院第三十五届高研班学员等参加研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翻译软件是否会取代人工翻译,一直是大家在思索的问题。来自意大利的小说家杰妮娅·兰碧堤也表达了这样的忧虑。【详细】
文学传播没有捷径,以真实性触碰世界文学高峰
当一个作家开始思考自己的作品如何在国际传播时,这既意味着一种肯定,也可能是一种负担,近年来随着当代作家主动“走出去”的话题逐渐增多,伴随着的写作焦虑也呈现弥漫之势。如何在自己并不熟悉的异国确定读者群?通过文学奖获奖的途径来打开传播是否是更便捷的方式?这样的“读者群焦虑”和“文学奖焦虑”困扰作家时,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文学观和写作观?进一步而言,成为一个世界性作家,他需要坚持的不变特质和可变部分又是什么?在近期由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外文学会主办的贾平凹专题研究会暨首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以及文汇报社主办的文汇讲堂讲座上,作家与国内外学者的探讨引申出了上述话题。【详细】
2018中国吉林国际写作计划在长春启动
“2018中国吉林国际写作计划”以“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活”为主题,在为期14天的活动中,来自国内外的30多位作家将在长春市、长白山、查干湖等地进行调研采风、座谈交流和自由创作,用文学作品共同描绘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现实与愿景。【详细】
中俄翻译家聚长春:让两国优秀作品深入民众内心
第二届中俄文学翻译国际论坛29日在吉林长春举行,多位中俄翻译名家与会,共同探讨如何让两国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民众的内心世界。2018年至2019年是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吉林省与俄罗斯毗邻,近年来,双方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吉林多次在俄罗斯举办“吉林文化周”等活动。【详细】
【岁月中他们的身影,与文学相伴而行】
马识途书法展暨《马识途文集》发布会:“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已经104岁的马识途先生亲临活动现场,实现了他4年前的心愿。2014年5月24日,“马识途百岁书法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百岁马老曾在开幕式上说:“我还要来北京参加下一次的展览!”4年之后,精神矍铄的马老果真来到书法展的现场,和新朋老友共同分享艺术创造的喜悦。【详细】
莫言首度书法个展《笔墨生活》在京开幕
莫言自幼对书法兴趣甚浓,近些年更是醉心于笔墨之趣。13日,莫言的首度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在北京时间博物馆开幕,展览以近百幅书法作品展示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实践,其中既有大量蕴意深远的诗词,又不乏诙谐幽默的随笔。【详细】
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先生逝世
10月30日,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金庸先生因病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向金庸先生逝世表示哀悼,并对金庸先生家属表示问候。金庸的离世引发了全社会的怀念。【详细】
著名学者李希凡逝世
据悉,著名学者李希凡于2018年10月29日凌晨逝世。李希凡一生著述丰厚,《红楼梦评论集》《弦外集》《论“人”和“现实”》《管见集》《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寸心集》《题材·思想·艺术》《〈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一个伟大寻求者的心声》《京门剧谈》《红楼梦艺术世界》等在文艺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主编有《红楼梦大辞典》《中华艺术通史》等。【详细】
【文学的能量,远比一部作品中的文字更强大】
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开幕
此次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活动是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大型公共文学服务活动,邀请知名作家东西、刘亮程、李浩、马金莲、阿菩赴渝与当地作家、文学爱好者展开交流互动。文学周期间,作家们走进书店、校园、乡村、工厂等生活生产一线,开展多场“文学公开课”公益讲座,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文学服务。此次文学周主旨为以主旋律、正能量、接地气、有创意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面向基层、面向社会传播文学魅力,让文学更切实地为社会和人民大众服务。【详细】
上海网络文学周开幕
本次上海网络文学周邀请嘉宾、作家约150人,活动举行多场网络作家作品读者分享会,举办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高级研修班,组织全国网络作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在实地采访中切实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变化和成就,思索改革开放历程中网络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创作趋势,打造更多精品力作。【详细】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在京举办
“北京十月文学月”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市网信办、市文联共同主办,以文学界、出版界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市性文学主题活动。自2016年成功举办首届活动,现已形成一个集出版成果展示、文化活动、全民阅读、交流服务等于一体的文学活动品牌,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切实提升了城市的文学亮度和文化温度。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将围绕“文学与时代同行”主题,汇聚北京与全国优质文学资源,呈现六大板块、整合近百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中,北京出版集团以“十月”文学品牌为核心,打造了20场核心活动及重点活动。【详细】
《十月》四十周年座谈会:名家欢聚 抚今追昔 畅谈未来
与会嘉宾做了生动精彩的发言,作家们从读者、作者、编者、评论者多个角度讲述自己和《十月》的关系,从童年经历讲到日常生活,从对编辑的回忆讲到对整个杂志社的感情,从《十月》对个人写作的意义讲到对整个文学界的意义,作家们多角度、多层面、多种风格的讲述,既生动又令人感动。《十月》四十年来在文学中孜孜以求的历程,浓缩在三个小时的讲述中,让我们得以窥见时代走过的蛛丝马迹。【详细】
法兰克福书展闭幕,中国类型小说正成为海外版权市场新宠
无论是首次以中国作家个体命名的 “麦家文学之夜”版权推介,还是科幻作家刘慈欣与海外出版商的现场对谈,均大获成功。尤其是,麦家的小说 《风声》已引发近20国海外书商竞争国际版权。有业内人士观察到,从莫言到麦家、刘慈欣,从科幻小说 《三体》、金庸武侠名篇 《射雕英雄传》到谍战小说 《解密》《风声》,海外出版方体验中国故事的选择日益丰富多元。类型小说正开启西方读者“探秘”中国文学的新入口。【详细】
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到访计划”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
“华语青年作家到访计划”旨在通过搭建相互沟通、增进友谊的平台,推动华语作家对话交流、提高华语文学创作水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此次到访活动为首届,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成为江苏文学院的品牌活动。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香港、台湾地区的10位华语青年作家入选,将在江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文学交流活动。此次到访活动的主题是感知江苏,活动内容有主题工作坊、交流对话、主题讲座、文学创作以及文集出版等。【详细】
传媒时代席卷而来,文字想象何枝可依?
“我感到困惑。我们虚构的文学是否还有存在的可能性?”10月18日,在上海作家协会举办的“传媒时代的文字想象”研讨会上,上海作家协会主席、小说家王安忆提出了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王安忆说:“当下的文化环境中,大量的直接纪实的内容覆盖了我们的视野,包括传媒、影视,书籍、传记文学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覆盖性非常强,很多电影也会标注根据某个具体事件改编。”在这样的境况下,她认为作家需要重新审视虚构写作。如果说虚构写作的来源还是现实的、真实的生活,那么在传媒时代,当大范围的逼真现实画面涌现到人们面前以后,虚构还有没有必要?作家们还能做些什么?同时,对于非虚构作者而言,面对具体材料时是如何工作的,事实进入到文本以后是否还是真实的面貌?【详细】
北京文学40年:丰富多元的文学图景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文学始终立于时代的潮头,与人民同呼共吸,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当代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经过40年的发展,当代北京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学图景,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力量在这里执着坚守、孜孜探索、开拓创新。从汪曾祺、邓友梅、林斤澜,再到肖复兴、叶广芩、刘恒、王朔……北京城在变,书写北京城的作家也在变,北京的包容促进北京文学的多样性发展。【详细】
守望传统,立足时代:新青年与新写作
9月26日下午, “第五届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在位于鲁迅故里的咸亨酒店树人堂开幕。本次峰会围绕“新时代、新青年、新写作”开展讨论,论坛的参与者都是“80后”“90后”青年作家和评论家。【详细】
【在现场,见证文学前行的脚步】
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揭晓
郁达夫小说奖每两年举办一届,是针对海内外华语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文学奖项。王安忆《向西,向西,向南》、白先勇《Silent Night》分获中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计文君《化城》、王手《第三把手》、孙频《松林夜宴图》获得中篇小说提名奖,蔡东《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邱华栋《云柜》、哲贵《柯巴芽上山放羊去了》获得短篇小说提名奖。【详细】
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
宗璞的《北归记》、陈彦的《主角》、付秀莹的《陌上》、普玄的《疼痛吧指头》、赵本夫的《天漏邑》等五部作品获奖。兴化本土作家夏小芹的《娘已嫁人》获得特别奖。评委会认为,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的评出,显示了作家们在叙事方面的整体水准。【详细】
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在苏州揭晓
“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每两年举办一次。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十一中学田暖的诗集《这是世界的哪里》、内蒙古大学安宁的散文集《乡野闲人》等五部作品获得主奖,另有20部作品获提名奖。【详细】
第二届燧石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第二届燧石文学奖共产生了11个奖项,10位作家获奖。【详细】
首届泛华文网络文学“金键盘”奖获奖公告
首届泛华文网络文学“金键盘”奖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30余家文学网站推荐和个人申报作品计437部。经资格初审、复评推荐,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终评投票产生了16类23个作品奖项。【详细】
【诗歌,不只浪漫这么简单】
第38届世界诗人大会贵州绥阳开幕
世界诗人大会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的国际诗歌组织,自1969年创办以来,已在欧、美、亚、非、澳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37届大会,在世界诗坛产生相当广泛的影响。此次大会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诗人齐聚绥阳,以诗歌为媒,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详细】
成都诗歌节:在双城之间,谱写关于当下和未来的叙事诗
相隔万里的成都和巴黎之间,可以有多少相似之处?当这两座城市因为诗歌而联系到一起时,又会产生怎样的激荡和回响?日前,“2018第二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成都与巴黎诗歌双城会”的举行,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蕴涵丰富阐释空间的答案。使人们表示,即使面对资本的全球化、网络的普及时,诗人和诗歌更应当遵从的道德标杆和需要坚守的精神高地。正如吉狄马加在致辞中所说:“我以为越是在人类面临艰难选择的时候,诗歌总会坚定地站在正义和人道一边,那些闪耀着露水、星星、萤火、月光、晨曦一般的诗句,将会用它全部的爱去抚慰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不容置疑,今天的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只有携起手来,共同去克服那些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人类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详细】
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展现唤醒原乡和见证当下的力量
10月20日上午,第三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在上海龙美术馆开幕,包括本届“金玉兰”奖获奖者丹麦诗人亨里克·诺德布兰德、法国诗人菲利普·汤司林、阿根廷诗人格拉谢拉·阿劳斯、比利时诗人杰曼·卓根布鲁特、匈牙利诗人伊什特万·凯梅尼,中国诗人欧阳江河、臧棣、翟永明、赵丽宏在内的中外诗人悉数到场。本届诗歌节主题为“诗和我的故乡”,重在诗歌的国际交流、融合与互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语境下文学传播与镜鉴的精神之光。在五天的时间里,中外诗人将和上海市民一起,通过诗歌朗诵、研讨、对话等形式,充分体现出诗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与打造方面的凝聚力和感染力。【详细】
【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洞悉文学的多元与丰富】
第十七届全国文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暨首届丝绸之路文学论坛举行
作家们走进敦煌的大漠深处,走进陇原大地的深处,将甘肃的丝路故事传递过去,并用全国视野和前瞻思维,为繁荣甘肃省文学创作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会上,邱华栋作了第十七届全国文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工作报告,来自各地文学院的负责人在会上交流工作经验。【详细】
第六届全国里下河文学流派研讨会举行
“里下河文学流派”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在2013年。6年来,苏中地区里河与下河之间区域的文学写作流派的存在之由、变迁之史、版图之域日趋明晰,其传统、内涵、价值、特征和成就被深入挖掘、梳理和阐释,同时,优秀作家作品不断涌现,创作和研究成果丰硕,队伍持续壮大,发展势头良好。“里下河文学流派”获得广泛认同和更多关注,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上富有底蕴又充满生机与潜质的一抹亮色。【详细】
《“新生代军旅作家”面面观》:不断吹响中国军旅文学的“集结号”
进入21世纪,“新生代”军旅作家的创作以其独特的审美体验与视角逐渐为中国当代文坛瞩目。他们富于朝气和实力,拓展了新时代军旅文学的空间,呈现出新的面貌,也为21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经验、形式,为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留下了鲜活见证和深刻注脚。然而,与异常活跃的创作相比,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评论尚有欠缺。李敬泽表示,当下,军队建设走进强军新时代,军旅文学乃至军旅作家的职业道路面临新的前景,迫切需要思考军旅文学在新时代应该如何发展。【详细】
第三届中原作家群论坛在郑州举行
2010年11月,首届中原作家群论坛以“坚守与突破”为主题在郑州举行,百余位河南籍作家、评论家齐聚郑州,讨论在当今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之下,文学该往何处去等议题。论坛通过了“中原作家群宣言”,号召中原作家努力使文学重放光彩。【详细】
中国科幻文学40年高峰研讨会在山西阳泉举行
本次高峰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精神,追寻文艺创作的高峰;总结回顾中国科幻文学40年发展历程,共同探讨《三体》对中国科幻的重要影响与价值。【详细】
2018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图书馆让社会更智慧更包容
“图书馆人无疑是变革的重要驱动器。”格洛莉亚表示,图书馆人除了管理图书,还有责任让政府和社会获得信息,“我们不仅要参与图书馆建设,还要参与社会发展。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思维,我们就不能改变世界。”【详细】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