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创作不能“靠天吃饭”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 阳

2018-10-11

  今年夏天,一部以塞罕坝精神为主题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在央视播出,不仅创下了2.8的实时最高收视率,在网络平台累计播放量达5亿,还获得广泛赞誉,成为荧屏上的一股清流。

  北京市近年还推出了不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电视剧作品,仅今年以来,就有《初心》《沙海老兵》等登陆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归去来》《和平饭店》《面具》等收视情况表现突出。

  在流行文化成为市场消费主流的今天,影视创作如何更好地表现现实生活、弘扬主旋律?海量的影视剧生产中,政策和管理如何才能更好地孵化精品?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

  记者:今年暑假期间,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收视成绩。作为这部剧的“诞生地”,北京市给予了哪些帮扶和鼓励?

  杨烁: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是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同主抓的重点项目。最初关注到这个剧,还是从我们2016年的“秋交会”上发现了这样一个有关塞罕坝题材的故事。我们将这部剧纳入了重点项目种子库,对该剧的创作和拍摄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并把这个剧推荐进入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的评选,使其从剧本阶段就获得了资金扶持。

  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是我们整合了图书、影视剧创作支持政策和资金,在2016年设立的。基金坚持“扶优、扶强、扶原创”,运行近3年,基金扶持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宣传发行、播出及奖励等全链条,实现了出作品、出效益、出人才的目标,共扶持《平凡的世界》《北平无战事》《三八线》等65部电视剧,总额近2亿元。

  我们还对重点剧目实行“一剧一策”管理,根据项目进展组织剧本研讨、拍摄指导、政策资金扶持、绿色通道报审、播出宣传推广等,提供精准服务。《最美的青春》在创作生产过程中也享受了这些扶优政策。

  记者: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影视重镇,在孵化精品影视剧、培育重点影视企业方面有哪些经验?

  杨烁:目前全国大多数影视创作的领军企业和领军人才都集中在北京,北京有影视制作机构8769家,全国电视剧制作机构有一半落户在北京。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我们的体会是:抓精品创作,不能抱着侥幸心态从海量剧集产量中“海底捞”,也不能仅凭坐拥人才资源优势便“靠天吃饭”,要切实发挥好“引一把、领一把、扶一把”的作用。“引”,就是在电视剧内容管理上,旗帜鲜明坚守正确创作方向;“领”,就是在电视剧行业管理上,创新创造领风向之先;“扶”,就是在服务电视剧制作机构上,千方百计指导扶持。

  首先是加强题材策划和项目规划,从艺术指导、规划立项、后期奖励、宣传推广等方面,对主旋律作品实施全过程管理,突出做好电视剧优质项目储备。其次是创新手段搭建平台,建设良好营文营商环境。一方面共建播出平台,我们与中央电视台建立长效机制,优秀剧目从剧本创作之初就与播出平台进行对接;另一方面努力管好自有平台,北京电视台一直坚持“重视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重视市场份额,但更重视节目品质”,为现实题材电视剧搭建起优质展播平台。此外,搭建展示交易平台。创办于2007年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已成为行业公认的最为高效、最富活力、最有影响的电视剧交易平台。

  记者:北京未来在发展影视产业方面有哪些规划和打算?

  杨烁:当前,北京影视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北京市每年创作生产的影视作品规模相比,代表北京形象、符合首都标准的影视精品数量不多,创作成果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还不匹配。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引导服务,优化创作环境,调整政府职能定位,扮好政策支持与环境营造两大角色,构建起原创精品培育孵化机制。除了建立“引一把、领一把、扶一把”的长效机制外,还将开展“三会三课”,首先召开定期政策、业务、实践等“三课”培训。政策课面向影视企业、影视人才,重点宣讲政策、规划,让业内人士掌握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业务课重点培养专业人才,既抓高端,举办导演、编剧培训班,又抓基础,提升专业素养;实践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创作人员贴近现实、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形成“顶天立地”的影视创作格局。其次是举办规划、交易、联谊等“三会”。规划会,着力引领创作导向;交易会,突出优秀影视展示交易,以市场调动影视创作的积极性;联谊会,重在建立沟通机制,促进各类优秀人才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及时掌握影视精品创作的所需所求、共同提高。


责任编辑: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