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有多少人在读“纯文学”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崔巍

2018-10-08

21.jpg

  近年来,在综艺、网剧、游戏等娱乐产品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图书出版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不久前一位网友发表的这样一条微博——“20年前的孩子读余华、苏童,10年前的孩子读韩寒、郭敬明,现在的孩子压根就不读书了”就得到了大量转发和评论。这条微博在出版行业内也引发关注,还出现了与近来热议的“消费降级”话题相应的“阅读降级”一说。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国民在阅读选择上日益趋向功利化、鸡汤化、碎片化,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类图书正在渐渐失去市场。而近日,一部经典文学著作《遮蔽的天空》在国内意外走红,为所谓的“阅读降级”说法提供了反证。

  成功励志书籍夺眼球

  人们真的越来越不爱读纯文学书籍了吗?表面看来似乎确实如此。比如打开抖音,与阅读有关的内容几乎全是“5本书让你的城府深不可测”、“如果你一个月还挣不到30000元,就该好好读这几本书”、“你和世界首富只有6本书的距离”之类,在淘宝上热卖的也大多是这种教人该如何处世、如何挣钱的成功学励志书籍,在由亚马逊中国、京东、当当、博库等图书平台发布的2017年图书销售榜单中,此类“鸡汤文学”同样占据了半壁江山。

  与之相比,文学经典明显成了弱势群体。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许多纯文学书籍的首印数连1万册都不到,唯有少数像莫言、王安忆、贾平凹等成名作家,才可能享受到新作首印数超10万册的待遇。甚至在出版业更为发达的欧美,形势也不容乐观。2017年底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CE)发布的行业报告就显示:去年在英国,一本纯文学图书的销量平均只有3000册,出版社付给纯文学作家的平均预付稿酬也从早些年的6万英镑减少到6000英镑。

  文学经典《遮蔽的天空》意外走红

  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一本文学经典《遮蔽的天空》在上市24小时之内便迅速拿下京东图书预售榜、亚马逊小说新书榜、当当小说新书榜等各大图书榜单的冠军位置,上市7天后又紧急加印,在豆瓣网上也收获了8.7分的高分,出人意料的佳绩为貌似低迷的纯文学图书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据介绍,《遮蔽的天空》由美国著名作家、作曲家、翻译家保罗·鲍尔斯创作,首次出版于1949年,通过“二战”结束后3个美国知识分子前往撒哈拉旅行途中发生的故事,探究了现代人的情感疏离和存在危机。它是一本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著作,曾罕见地同时入选兰登书屋和《时代周刊》“100部最伟大的英语小说”榜单,与《麦田里的守望者》《了不起的盖茨比》齐名。国际知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曾将其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斩获了当年的金球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大奖。

  谈及引进这本书的初衷及其走红原因,出版方读客文化的总编辑许姗姗表示:“《遮蔽的天空》直指人生的终极问题:我们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这些物质生活富足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如此迫切地渴望知道这个答案。因为比起上一代人,我们更容易陷入沮丧,感到迷茫,对急剧变化的世界无所适从。《遮蔽的天空》所阐述的主题恰好与当下读者的精神状态非常贴合,它会指引我们去探讨这个答案,正如本书封面文案上所写的,‘意识到人生虚无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实地活着’。另外我也相信,只要是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就终究不会被埋没。”读者对此也颇有共鸣,豆瓣网友muumuudoll就在评论区发言称:“《遮蔽的天空》是我近年来阅读的国外小说中最为震撼的一部,它让我开始认真思考,人终其一生到底在追寻什么。”

  阅读没有“降级” 只是更多元化

  许姗姗还讲到,事实上像《遮蔽的天空》这样的文学经典一直有着稳定的流量和读者群。如果对比图书销售市场数据提供商“北京开卷”在2008年和2018年的榜单就不难发现,当年的畅销书榜单流失率高达90%,10年前的很多畅销书早已不见踪影。与这些“鸡汤文学”和成功学励志书籍一阵风式的爆红相比,文学经典却有着历久弥新的潜力,像马尔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还有一众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作品销量常年保持稳定,多年来一直是畅销榜上的常客。

  而且仔细观察的话也不难发现,基本每年总会有几本纯文学作品崭露头角,引领读者的阅读潮流,如2016年就出现过《斯通纳》这样的现象级作品,2017年则有21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格雷厄姆·格林的《恋情的终结》,该书上市不到一个月便狂销10万册。“事实上,中国图书市场上的纯文学品类图书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增长态势,在整体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不是说现在的读者不读书了,只不过是阅读的媒介变了,有人看纸书,有人看kindle,有人看手机。也不是说读者只喜欢读快餐书,而是阅读变得更为多样化,鸡汤有人在读,经典文学也有人在读,我们要接受这种多样性。相信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阅读不仅不会降级,反而会不断升级。”


责任编辑: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