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该如何回应时代馈赠和考验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2018-09-25

  新时代为青年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和无限可能。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的不懈奋斗、家庭的酸甜苦辣、个体的喜怒哀乐,汇聚成时代的无尽矿藏,值得作家细细勘探掘金。能否从现实繁杂粗砺的素材中,寻觅到鲜活的创作源泉,关乎作家的时代敏锐度与人文观照。而创作之路没有捷径,青年作家要想拿出匹配时代的作品,只有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

81.jpg

  在日前闭幕的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青年作家心愿与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讲话达成共识:文学如何回应时代的丰盛馈赠和艰巨考验,是需要创作者践行摸索的。

  伟大时代蕴含着无尽矿藏,作家要从矿石中“掘金”

  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铁凝说:“中国青年作家队伍正以前所未有、举世罕见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壮大。”新时代为青年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和无限可能。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的不懈奋斗、家庭的酸甜苦辣、个体的喜怒哀乐,汇聚成时代的无尽矿藏,值得作家细细勘探掘金。

  能否从现实繁杂粗砺的素材中,寻觅到鲜活的创作源泉,关乎作家的时代敏锐度与人文观照。而创作之路没有捷径,青年作家要想拿出匹配时代的作品,只有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此次来青创会的不少作家都尝试耕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但要避免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挖得深才有可能写出彩。比如,贵州作家肖江虹的中篇小说《傩面》讲述贵州本土傩面戏,这部中篇光是田野调查就做了六七万字,比小说字数还多。“小说中涉及到的大量傩戏唱词,没有现成的文本,都是傩面师唱一句我记一句,很多段落还得重新加工和梳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与书写对象的距离不断拉近,能捕捉到非遗传承人的真实悲喜。”

  有限的经验“写疲”“写尽”后,文学表达如何提升穿透力

  不少作家和评论家观察到,青年作家写作面临的考验是:我们的艺术方法能否准确有力地呈现这个热气腾腾、充满生机的新时代,表达出人们的情感与思考?

  青年作家中,不少人的社会生活阅历相对不足,面对 “术业有专攻”的精细社会分工,多数年轻人对身处行业领域可能较熟悉,但对领域之外辽阔生活一般所知甚少。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评论家何向阳谈到,一些青年作家写自己的经历和悲欢,很容易 “写疲” “写尽”,当有限经验被挖掘完之后,假如没有更多的营养补充,写作视野就难以为继,这是制约青年作家长期发展的瓶颈之一。青年作家要提升文学作品的观察力、穿透力和纵深感,需学会成功处理好由无数日常生活和当下经验组成的诸多“现状”之上的那个更宏阔、更丰沛也更有力量的 “现实”,并以审美的目光将所观察到的事物加以有机整合,在创作中需超越杯水风波、一己得失,从生活现象看出生活的本质。

  湖南作家纪红建为了写 《乡村国是》,足迹遍及十多个省区市,深度寻访云南、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202个村庄的脱贫攻坚故事,令人震撼的是,书后附录翔实列出了每个村庄的名单,作者全景式视野和带着温度的报告,正是完成了对个体有限的经验的拓展,主动抵达更开阔的生活和历史现场。作家告诉记者,在辽阔的大地和无边的海域行走,不仅跳出了个人生活的小圈子,更让他深深体味到“精神”二字的宽广与无垠。

  信息获取便捷了,却也带来某种“遮蔽”

  如今打开电脑手机,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涌来,然而,屏幕里的生活不能代替真实的生活,碎片化的信息不能替代作家对生活的真实了解和思考。

  90后作家王苏辛发现,作家需要不断倾听,将多元讯息一次次消化,直到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文学蓝本,将它回馈给这个世界。 “我发现有些同龄人的一些作品依然是用前辈作家们留下来的已有文学经验和社会经验在书写,没有直接以自己的方式面向当下各种新生产物,更谈不上写出21世纪的语境了。一个作家,他应该有即时性的捕捉能力,更应该有意识培养自己作品的前瞻性。”青年作家王威廉最近在创作科幻小说《野未来》《后生命》时感触很深:“这个时代信息非常发达,社会结构也相对稳固,人的经验容易雷同。能打动人的写作,不仅仅要呈现经验,还要反思经验、穿透经验,才能让作品获得被照亮的能力。”


责任编辑: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