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歌剧《马可·波罗》近日在广州首演。该剧以马可·波罗的视角为出发点,把他游历中国时眼中的一幅幅“图画”展现在观众面前。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中文歌剧,作曲家却是位不会中文的德国人。而同样不会中文的丹麦歌唱家彼得·洛达尔更是用中文演绎着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情感悲欢。
歌剧《马可·波罗》由中国诗人韦绵和德国作曲家施耐德用中文创作,并由中国、丹麦、英国等歌唱家用中文演唱,创作方式可谓独特。该剧从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被关押在热亚那监狱写起,通过他写作《马可·波罗游记》的过程,展现了他眼中的中国,以及经历的情感故事。
德国作曲家施耐德曾经接触过中国民族音乐,也为琵琶、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创作过音乐。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去年四月我跟中国打击乐家李飚做了一场活动,从而与中国方面有了合作。我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都会,但用中文创作,还是第一次。我的创作方式是朋友念出中文,先为我一字一句翻译出来,然后我按拼音创作出音乐。最开始我很想用现代音乐来解释这个故事,但考虑到中国观众的习惯,我还是决定用普契尼的方式和民谣的方式来创作。”
丹麦男高音彼得·洛达尔饰演马可·波罗,他同样也不懂中文,“来中国参演《马可·波罗》是人生难得的机遇。首先,我一直想到中国来旅游,中国是一个让我着迷的国度;其次,用汉语来演绎马可·波罗,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挑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演出前我心里也打鼓:毕竟除了‘你好’,我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为了准确地发音,我时常请教身边的中国朋友,从z、c、s到zh、ch、sh,我力争咬准每一个发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次演出之后,我觉得在艺术上,我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了。”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国内不少歌唱家在演唱外国歌剧时,也采用这种看注音演唱的方式。
据介绍,该剧在广州首演之后,将从5月16日起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